很多人在服用他汀过程中,复查发现报告单上的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经正常或者低于正常水平(箭头向下),于是很担心,甚至想停用他汀,其实这种情况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能私自停药。
降血脂要紧盯“坏的胆固醇”LDL-C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多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斑块,而斑块是导致心梗和脑梗的主要病理前提。所以预防斑块的前提降低LDL-C,使斑块不再继续生长。如果擅自停药,很可能导致血脂升高,斑块继续生长甚至破裂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据meta分析指出,LDL-C水平每降低1mmol/L,全因病死率下降19%,冠状动脉事件下降23%,心脏事件下降21%。还有一项统计学数据表示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mmol/L,第1年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事件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心脑血管病变风险进一步降低1.5%。治疗5年后其风险降低20-25%,治疗40年后降低50-55%。
所以,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介意降的更低
医院葛均波院士提出:“要将LDL-C降到新生儿水平。”据国外研究显示,新生儿的LDL-C水平约为1.4mmol/L,如此低的胆固醇水平都可以满足生长发育最快的新生儿时期,对于成人来说,这个水平当然也是安全的。况且目前的药物还不能使人的胆固醇降至如此低的水平。所以服用他汀不要担心胆固醇会降到不安全水平。
不同危险人群需达到的目标值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体检报告单上的正常血脂范围可能并不适合你。LDL-C降低的标准还要看危险分层(如图所示)。
如果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或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HDL-C偏低;肥胖;早发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极高危人群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未发生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但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mmol/L以下。有高血压或3项危险因素的中危人群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3.4mmol/L以下。
越早服用他汀,获益越明显
目前,我国在降血脂的领域中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达标率低的“三低”现象。因此,要想提高人们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大危险因素”的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他汀类药物是近30年研制开发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使肝内的胆固醇合成减少、浓度降低,进而使肝脏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增加,从而使循环中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及其前体进入肝脏细胞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而被清除。他汀类药物降脂同时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如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心律失常、治疗心衰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一二线用药。
去年欧洲一份专家共识指出,服用他汀等降胆固醇药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开始治疗的时机越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幅度越大、坚持治疗的时间越久,所带来的好处就越多,心脑血管系统就越安全。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的发现及应用于临床为我们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如降脂效果最好的他汀瑞舒伐他汀(瑞旨),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5mg剂量适合国人体质,水溶性他汀不易进入肝脏外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较高的肝选择性和较少的影响平滑肌增殖,副作用小降脂效果较为显著。患者如果可以耐受他汀,要坚持长期服用,千万不要私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