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CAFS第十六届心房颤动国际

北京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4512.html

医学网报道

  “由于近年来对房颤的发生机制认识逐步加深,医学界在房颤的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与此同时,房颤新的问题与争论等待解决,部分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也等待探讨。如今,房颤论坛已经成长为覆盖全国、面向世界的心房颤动领域一年一度的重要国际性学术盛会,为国内外房颤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的高学术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房颤整体治疗的研究水平。在心房颤动国际论坛这个学术平台上,我国老中青电生理学者将各自的临床科研成果分享给大家,树立了一座学术丰碑,这座丰碑上闪烁的学术光彩彰显了中国房颤规范化管理的能量,同时,这座丰碑上镌刻着老一辈电生理专家的付出和中青年专家的茁壮成长”,这是年6月29日在大连召开的第十六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上,本届大会主席、医院黄从新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概括。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大连心脏学会共同主办,大连医院、首都医科医院联合承办,大连市医学会、大连市医师协会协办。本届房颤会除了交流房颤领域最新数据以及取得的新成就外,还有如下几个亮点:(1)除了大会期间正常手术演示专场外,还特意增加了周一至周四会前手术演示专场,每天安排4家中心同步上线手术演示,涵盖了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术式,更有内外科联合一站式房颤杂交手术演示首次亮相房颤会。精彩纷呈的手术演示成了本届会议最重要亮点之一。(2)过去一年,房颤抗凝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多个临床试验陆续公布,新型口服抗凝药临床证据更充分,左心耳封堵的声音逐渐趋于统一,因此本届房颤会专门设置了一整天的抗凝和左心耳封堵专场,通过设置精而小的讲题,为参会者带来学术盛宴。(3)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已非常成熟,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式等问题仍未获得统一,本次专门设置了持续性房颤导管专场,对此进行深入探讨。(4)去年房颤会的辩论专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本届房颤会设置了近10场辩论,并安排专人负责,与参辩专家沟通辩论形式,流程。(5)备受瞩目的CABANA试验在今年HRS正式公布,作为CABANA试验主要负责人,梅奥诊所的Packer教授受邀参会,解读CABANA试验设计理念、方法及成果解读,同时邀请了法国著名电生理专家Hocini教授、国内学者一同参与点评,设计了亚美欧共话CABANA专场,为国内学者送上最权威,最全面,最深刻的解读。(6)ROTOR是近年来   本次会议由大连医院的夏云龙教授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医院黄从新教授、首都医院马长生教授、医院黄德嘉教授、中医院张澍教授、法国波尔多医学中心Hocini教授、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席吴以岭教授、大会共同主席,美国华裔心脏协会主任委员刘秀实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徐英辉教授、大会组委会共同主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Mangrum教授、大会执行主席、大连医院杨延宗教授、大连市医师协会秘书长林君教授。黄从新教授、马长生教授、徐英辉教授、黄德嘉教授、张澍教授、Hocini教授、吴以岭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之后,进入了大会主题发言。来自医院的黄从新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房颤规范管理现状-例注册分析》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大约有万房颤患者,美国大约有万房颤患者。房颤的发病率增长迅速,从至年,全美因房颤住院的患者几乎上升了3倍,我国部分地区~1年间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为7.9%。房颤可致栓塞、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此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对房颤的研究,包括房颤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都有了长足进展。关于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假说阶段;2、心肌重构研究阶段;3、临床研究阶段。后两个阶段是形成房颤机制当代认识的重要时期。当代房颤的治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明确了节律控制优于频率控制(控制心室率);2、明确了预防血栓栓塞的重要性,研制出了新型抗凝药物,推进了左心耳封堵的研究;3、经导管射频消融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促进了房颤机制的研究。

  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医院的马长生教授以《中国房颤射频消融现状》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房颤治疗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国内外房颤导管消融的相关研究证据日益增多,而房颤导管消融的并发症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多年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美国0~1年针对例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导管消融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9%;②纳入欧洲27个国家家中心例行导管消融房颤患者的ESC-EHRA长期注册研究结果显示,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为7.8%;③日本~年房颤导管消融例,目前无死亡事件;④医院1年5月至年6月完成例(例次)房颤导管消融术。其中院内死亡1例,原因为大面积脑梗死;心脏压塞急诊外科开胸处理9例,其中4例发生在导管室内。总之,房颤的初始治疗方案应该由全科医生或专科护士制定并规律随访,包括抗凝、心室率控制、降压、生活方式改变等。在初始治疗方案之后,心血管专科医生应参与其中,部分患者可进行远程指导。医患共同决策应贯穿综合管理始终,以提高患者参与度和依从性。

  来自中医院的张澍教授以《房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心房颤动作为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非常密切,Framingham研究结果表明,瓣膜性房颤脑卒中危险率为17.56%,非瓣膜性房颤为5.6%。而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因其通常可形成较大的栓子,所以较原位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程度更大,其致残率可高达44%,而致死率为63%。因此对房颤患者的合理预防性抗凝治疗至关重要。华法林作为目前的抗凝药物的金标准,使用已达60年。我国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4)发现,房颤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率仅2.7%,其原因与该药物与食物及其他药物的广泛相互作用,以及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有很大关系,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制,尤其是选择一种无需特殊监测且能安全有效抗凝的药物势在必行。目前进入三期临床研究的药物主要集中在凝血酶直接竞争性抑制剂与Xa因子抑制剂,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与阿哌沙班(Apixaban)。

  来自医院的黄德嘉教授以《房颤的综合管理模式:目前的认识与建议》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说道:房颤病人发生卒中危险的差别很大,其发病率为0.78%-23.6%,可相差几十倍。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出高危病人进行积极的抗凝治疗对预防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数房颤病人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也将增加卒中的风险。根据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和不同危险因素致卒中风险的强度,可将房颤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和可能(尚待证实)四个类别。全面评估这四个方面危险因素的意义不仅在于筛选出中高危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这对提高卒中预防效果、改善整体预后十分重要。合并存在的基础疾病对房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期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影响。房颤本身最大的危害是脑卒中,因此,对具有血栓栓塞高危险因素的病人不管是采用节律控制还是室率控制治疗,抗凝治疗都是最重要的治疗。房颤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应遵循的治疗原则。对那些症状较轻,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中获益较少,而承担风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和导管消融的并发症)较大的病人,应选用控制室率的治疗。相反,对那些症状较重,维持窦性心律的获益较大的病人,应选择控制节律的治疗。

  来自大连医院的夏云龙教授以《房颤筛查与房颤负荷评估:现状与瓶颈》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易导致心力衰竭、系统性栓塞及卒中等并发症,进一步导致伤残或死亡。近些年房颤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包括房颤的抗凝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左心耳封堵技术等等,使得房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是目前房颤的治疗仍然面临一些具体的瓶颈。这些瓶颈,一方面是在治疗技术本身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包括导管消融复发患者的进一步处理等等。而另一方面,无症状性房颤的存在,使得很多房颤患者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而这种无症状性房颤的筛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对于已经发现房颤的患者,房颤本身的负荷,目前仍然没有一个良好的评估手段,更多是依靠起搏器等等植入装置的评估来得以实现。在目前临床治疗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等等房颤负荷相关的因素在诊疗手段和策略选择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差别,例如抗凝评分中仍然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都予以同等的抗凝强度的建议。因此,房颤筛查与负荷评估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综上所述,无症状性房颤的筛查以及房颤发生的负荷评估研究,在未来的可穿戴式设备,长程心电记录,以及人工智能心电分析等技术的共同发展下,必将迎来新的高峰,提供更好的房颤筛查与评估方案。而依托这些技术进步的研究,必将极大的加深无症状性房颤的认识。同时对于不同的房颤负荷临床价值,不同房颤负荷对于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等预后的研究,均将对于未来房颤患者的管理,以及房颤诊疗策略的进步与推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今后的几年,房颤的筛查与负荷的评估将越来越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在深浅曲直的房颤管理摸索道路上,已走过20载春秋,会议始终以全球化视野和高端定位,见证和推动着我国房颤防治水平的不断发展。据统计,本次会议注册签到人数2余人。大会手术直播观看人数余人次;会议专题页面浏览人数人次,日程检索浏览人次,会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次,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城市个。余名专家学者承担了大会学术任务,20医院参与手术演示。

  向往届会议一样,本次大会一如既往的秉承“学术、前沿、推广、教育”的理念,突出权威性、前瞻性、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朝着更加系统化、多元化、国际化、创新化的方向科学发展。为广大参会成员精心献上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大家在一起交流分享专业理论知识,一起提高心血管和胸痛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心血管和胸痛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研究水平及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所有参会成员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年第十七届大连房颤会继续与您相约!

推荐阅读

黄从新:心房颤动综合管理

黄从新:冠脉血运重建后猝死的预防时机与策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sjk/15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