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其降压效果下降。(2)与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合用时,可使本品吸收增加,峰值时间延长,与溴丙胺太林减慢胃肠蠕动有关。(4)与阿托品合用,可增加本品在肠道内的吸收。(8)与哌唑嗪合用,可加重本品的低血压反应。(3)本品与维拉帕米(异搏定)合用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骤停。(1...[详细]
200次/分者可伴有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大汗、四肢冰冷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表现,说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200次/分或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可有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现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既往有心脏疾病史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史有助诊断。了解发作的时间和频率,近...[详细]
此外,本品对部分室性心动过速也有一定疗效 口服:40~80mg/次,3~4次/日,极量:480mg/日;维持量40mg/次,3次/日小儿每次1~2mg/kg,2~3次/日静注或静滴:用于室上速静注,每次0.075~0.15mg/kg(5~1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2~3分钟注...[详细]
近年来亦发现折返环发生于窦房结内或房室结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多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等,亦见于洋地黄或奎尼丁中毒、低血钾或高血钾、麻醉、心导管检查,以及心脏手术等阵发性心动过速可以看作是三个以上连续出现的期前收缩,故其产生机理与期前收缩相似(1)异位起搏点的...[详细]
心尖部第1 心音强弱不等大多数室性心动过速为阵发性的,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心慌、胸闷、胸痛、黑矇、晕厥具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者,在心动过速发作后可因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和心房的收缩时间不同步,心室的充盈和排出量明显减少,病人可迅速发展成为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休克等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可发...[详细]
2.原发性心肌病 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型心肌病6.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氯奎、洋地黄及锑剂,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等3.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8.低温麻醉、手术及心导管检查等机械刺激诱发1.冠心病 如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5.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详细]
(2)与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加强。(1)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可加重心脏的不良反应。(7)与苯巴比妥同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8)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地高辛、华法林、环孢霉素、茶碱等同用,可增强本品的作用与毒性。(9)与地尔硫卓同用,二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均升高。(5)与华法林合用,可使华法林的...[详细]
(2)与三环类抗抑郁剂、大部分抗组胺h1受体药、阻断胆碱能受体的抗帕金森病药、阿托品类解痉药,阿托品类安定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合用,均使阿托品样不良反应相加,如尿潴留、便秘、口干等(5)与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妥英钠等合用,可加快本品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3)与乙醇合用,可出现协同作用,发生低血糖或低血...[详细]
②异位心律被动性异位心律:a、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1)冲动起源异常①窦性心律失常:a、窦性心动过速;b、窦性心动过缓;c、窦性心律不齐;d、窦性停搏;e、窦房阻滞主动性异位心律:a、过早搏...[详细]
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3)其他:皮疹、瘙痒、口腔干燥、眼及皮肤干燥、鼻塞等偶见血小板减少,性欲和性功能下降用于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对交感胺分泌过多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疗效好(1)神经系统:乏力、眩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视力模糊、言语不...[详细]
配伍禁忌:西咪替丁、洋地黄类、恩卡胺、芬太尼、胺碘酮、美西律、奎尼丁、双异丙比胺、普萘洛尔、利血平、卡托普利、双嘧达莫、碳酸锂、利福平、地西泮、苯妥英钠、硫喷妥钠、呋塞米、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萘夫西林、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阿昔洛韦、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乙酰唑胺、氢化可的松、胰岛素、加强龙、碳酸...[详细]
3.儿茶酚胺敏感性ivt 患者因精神因素或运动诱发ivt室速发作均为单形性根据ivt 发作诱因、心电图表现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可将其分为左室、右室和儿茶酚胺敏感性ivt实验室检查:1.左室ivt qrs 波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多数异位冲动起源于左后分支的浦肯野纤维网内,此型多见少数起源于左前...[详细]
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室性心动过速大多能被纠正治疗方案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根据病因而定,因预后严重,须立即处理例如因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应立即停用洋地黄,给予苯妥英钠100mg 加至5%葡萄糖液20ml 中缓慢静脉推注,每5 分钟 1 次,总量<10g,维持量口服0.1g,3~4 次/d静脉推...[详细]
(2)神经系统:可出现头昏、眼花、嗜睡、多汗等,重者出现感觉异常、精神状态改变、共济失调及抽搐等。急诊处理:(3)对症治疗 对出现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者,可静脉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必要时行临时起搏;对出现严重低血压者,可静脉应用多巴胺、间羟胺等。(1)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是诱发...[详细]
因此老年人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1)老年人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和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律失常。(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可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3)老...[详细]
中毒浓度:大于6mg/ml。 临床表现: (1)血管系统: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可导致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头昏、嗜睡、兴奋、谵妄、语言障碍,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及呼吸抑制等。 (3)过敏反应:较少见。 急诊处理: (1)立即停药并行...[详细]
中毒浓度:成人大于1g,或大于9mg/ml(某些人的中毒浓度是大于4~5mg/ml。 临床表现:口服丙吡胺过量可引起呼吸暂停、意识丧失、心律失常和自主呼吸消失。严重者可致死。血清丙吡胺达中毒水平时,...[详细]
如有下列情况可考虑安装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①不是由于一过性或可逆原因引起的室速或室颤所致的心脏骤停。 ②自发的持续性室速。 ③原因不明的昏厥,在电生理检查是能诱发出血流动力学明显影...[详细]
植入型心脏除颤起搏器(简称ICD)是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的。(近年来,经静脉置放心内膜除颤电极已取代了早期开胸置放心外膜除颤电极)。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体积很小,可埋藏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甚至像起搏器一样可埋藏于皮下囊袋中。但功能却日益强大,同时具备抗心动过缓起搏、抗心动过速...[详细]
心功能不全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很高,其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猝死危险性高,大多由恶性或严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 其治疗目的是减少或消除心律失常,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防止其发生心源性猝死等危险。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