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ldquo心房颤动六年rdquo

林隐·原创

根叔平·整理

杜仲、方圆儿·编辑

胸痹的定义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

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的治疗手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装心脏支架。

众所周知手术是一种不可逆的,且有危险性的,而装上支架后也不能一本万利,支架是外来物体,不会和身体相融,长久可能会出现脱落,且PCI术前后都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这就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消化道出血,甚至可发生脑出血。在中医方面,只需要通过中药方剂介入便可治疗。

病案

刘某,女,66岁,年6月25日初诊自诉:心跳加速伴心窝处不适6年余,遇劳累、生气则易发,每次发作则人软乏力,此症状持续一周方可缓解,本次发作时测得血压为~mmHg、心率/min,咽中发热,心跳加速伴目眩头昏,心口处发紧,喝水则舒适。刻下:夜寐不安易惊醒,大便难解不畅,全身关节疼痛(泡脚才能缓解)。舌象:舌红少苔,舌下不瘀,右侧肿胀。脉象:六脉皆沉迟无力,结代中医辨病:胸痹病;少阴阳明合病西医辨病:心房颤动临床思辨此患者年近七旬,心脏疾患已有6年余,久治乏效,西医欲行支架植入以缓解症状,患者心生恐惧,遂求诊于我处。观此病症发作之时,血压竟高达~mmHg、心率/min,随时可能诱发脑卒中危害生命。四诊可见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为劳累,《黄帝内经》曰:“劳则气耗”。独处藏奸,此为辨证之法眼。《伤寒论》第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主之”,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道家称其为合阴汤,故选其为主方;《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故选人参汤治胃以治心,这也是仲景《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篇》选用人参汤的原因所在;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肾交通,此为人体之常态,故选用李可老先生之肾四味补肾强心,补精化气;杂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之镇慑、真武汤之化饮布水。诸方加减治疗一月余诸症消失,发作次数大减,后巩固治疗,临床随访一切平稳,体力亦增强。处方1、炙甘草汤2、生脉饮3、人参汤4、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真武汤6、肾四味特殊药物:还魂草、分心木、玉竹。还魂草,又名卷柏、九死还魂草、回阳草、不死草、神仙一把抓、石莲花、石莲参。此药之妙,从其别名可见一斑,读者当细细品味;分心木,此药名不见经传,实乃治疗心脏疾病之专药、引经药;玉竹,滋阴强心,治疗心脏功能减退兼阴虚之专药。

处方一:

人参15g麦门冬15g菟丝子15g

干姜6g五味子6g麻子仁20g

茯苓20g苏叶10g补骨脂15g

白术15g百合12g淫羊藿15g

炙甘草10g枸杞子15g分心木3g

七剂水煎,日三服

处方二:

炙甘草20g桂枝15g人参15g

生地黄30g生姜20g黄明胶15g

麦冬12g大枣30g丹参15g

茯苓30g白术15g黄芪15g

还魂草12g玉竹15g陈皮3g

五味子5g

七剂水煎,日三服

结语:余在临床中,凡遇大症、重症、危急症,必用经方以撼动其根本,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故古今历代先贤无不精通《伤寒杂病论》,清代医学大家陆九芝亦有言:“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I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林隐。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sjk/15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