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它包括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传导阻滞等多种类型,它的发生与心肌细胞自律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心肌细胞代谢及心肌的供血情况等各方面的病变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心律失常类型繁多、病理复杂,所以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心律失常的检查
张主任告诉患者,治疗心律失常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通过逐个分析提早或延迟心搏的性质和来源,最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动态心电图通过24小时连续心电图记录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评估治疗效果。然而难以记录到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
(3)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除能确诊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性质外,还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应用程序电刺激方法判断窦房结和房室传导系统功能,诱发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确定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评价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效果,以及为手术、起搏或消融治疗提供必要的信息。
(4)信号平均心电图又称高分辨体表心电图,可能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心室晚电位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记录到心室晚电位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
(5)运动试验可能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因而有助于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致心室内传导减慢的药物)治疗后出现运动试验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是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现。
心律失常的预防
张主任说: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是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