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ⅠC类药物
这类药物阻滞钠通道作用明显,能较强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主要影响希-浦系统;也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对复极过程影响很少。近年报道这类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高病死率,应予注意。
氟卡尼
氟卡尼(flecainide)抑制希-浦系统的传导速度,降低自律性。能缩短其APD、对ERP则低浓度时缩短,增加浓度又恢复正常。能减慢心室肌的传导,延长其ERP、APD。这种对浦肯野纤维和心肌ERP、APD作用的不同可能是据氟卡尼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基础。
氟卡尼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约90%,t1/2约20小时(12~27小时)。
氟卡尼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收到良好效果。但已有治疗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报道称:氟卡尼引起病死率为对照组的2倍。故现认为氟卡尼及恩卡尼应保留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者,不宜用于其他心律失常。
同类药物恩卡尼(encainide)与氟卡尼作用、应用相似。t1/2约4小时。
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propafenone)也主要作用于希-浦系统,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ERP,且减慢传导的程度超过延长ERP的程度,故易引起折返而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也宜限用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普罗帕酮还有β受体阻断作用,能在治疗上发挥一定的效果。
普罗帕酮口服吸收完全,达%,但生物利用度却低于20%,首关消除效应明显,t1/2约2.4~11.8小时,肝中氧化甚多,原形经肾排泄小于1%。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偶见粒细胞缺乏,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心电图QRS波加宽超过20%以上或Q-T间期明显延长者宜减量或停药,否则可致心律失常。
二、Ⅱ类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这类药物主要阻断β受体而对心脏发生影响,同时还有阻滞钠通道、促进钾通道、缩短复极过程的效应。表现为减慢窦房结、房室结的4相除极而降低自律性;也能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某些β受体阻断药能缩短APD和ERP,且以缩短APD为显著;某些药在高浓度时还有膜稳定作用。这类药物的一般药理内容见第十一章,本节只述及其抗心律失常方面的内容,鉴于普萘洛尔是这类药的典型药,以它为代表介绍如下。
普萘洛尔
交感神经兴奋或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时,心肌自律性增高,传导速度增快,不应期缩短,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普萘洛尔则能阻止这些反应。
1.降低自律性对窦房结、心房传导纤维及浦肯野纤维都能降低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作用明显。也能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迟后除极幅度而防止触发活动。
2.传导速度阻断β受体的浓度并不影响传导速度。超过此浓度使血药浓度达ng/mg以上,则有膜稳定作用,能明显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对某些必须应用大量才能见效的病例,这种膜稳定作用是参与治疗的。
3.不应期治疗浓度缩短浦肯野纤维APD和ERP,高浓度则延长之。对房室结ERP有明显的延长作用,这和减慢传导作用一起,是普萘洛尔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基础。
这类药物适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
1.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时常与强心甙合用以控制心室频率,二者对房室结传导有协同作用。也用于治疗由焦虑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
2.室性心律失常对室性早搏有效,能改善症状。对由运动或情绪变动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较大剂量(0.5~1.0g/日)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
其他对心脏具有相对选择性或有膜稳作用的β受体阻断药如醋丁洛尔(acebutolol)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速效果良好。
三、Ⅲ类药——延长APD的药物
这类药物能选择性地延长APD,主要是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细胞的APD和ERP,而少影响传导速度。
胺碘酮
胺碘酮(amiodarone)分子中含2个碘原子,占其分子量的37.2%。
胺碘酮较明显地抑制复极过程,即延长APD和ERP。它能阻滞钠、钙及钾通道,还有一定的α和β受体阻断作用。
1.自律性主要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可能与其阻滞钠和钙通道及拮抗β受体的作用有关。
2.传导速度减慢浦肯野纤维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也与阻滞钠、钙通道有关。临床还见其略能减慢心室内传导。对心房肌的传导速度少有影响。
3.不应期长期口服数周后,心房肌、心室肌和浦肯野纤维的APD、ERP都显著延长,这一作用比其他类抗心律失常药为强,与阻滞钾通道及失活态钠通道有关。
口服吸收缓慢,生物利用度约40%~50%,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广泛分布于组织中,尤以脂肪组织及血流量较高的器官为多,表现分布容积高达66L/kg。
胺碘酮几乎全部在肝中代谢,初步代谢成脱乙基物,仍属有效,且其阻滞钠通道的作用较强。而胺碘酮则阻滞钙通道的作用较强。长期口服后t1/2平均约40天,全部清除需时4个月。主要经胆汁由肠道排泄,经肾排泄者仅1%,故肾功能减退者不需减量应用。
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用于心房颤动可恢复及维持窦性节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有效。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可静脉给药,约对40%患者有效。
长期口服能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复发,持效较久。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还能降低猝死率。
表现多方面,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见于约9%的用药者,且能竞争心内甲状腺素受体,这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有一定关系。胺碘酮也影响肝功能,引起肝炎;因少量自泪腺排出,故在角膜可有黄色微型沉着,一般并不影响视力,停药后可自行恢复;胃肠道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另有震颤及皮肤对光敏感,局部呈灰蓝色;最为严重的是引起间质性肺炎,形成肺纤维化。静脉注射可致心律失常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与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可能互相增强作用,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停博。
自从明确氟卡尼等ⅠC类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病死率较对照组为高后,胺碘酮的应用重受重视。
索他洛尔(sotalol)原为β受体阻断药,后因明显延长APD而用作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它能降低自律性,是其阻断β受体的作用所致。减慢房室结传导。明显延长ERP,使折返激动停止。也延长APD,是阻滞K+通道所致。
索他洛尔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达%,t1/2约10~15小时,几乎全部以原形经肾排出,肾功能不良者宜减量应用。
临床用于各种严重程度的室性心律失常。也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较少,但有因出现心功能不全(1%)、心律失常(2.5%)、心动过缓(3%)而停药者。少数Q-T间期延长者偶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四、Ⅳ类药——钙拮抗药
这类药通过阻滞钙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效应,其电生理效应主要抑制依赖于钙的动作电位与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这类药的其他药理学内容详见第二十一章。
维拉帕米
1.自律性离体实验中,维拉帕米能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自律性。整体中此效应被反射性的交感神经兴奋所部分抵消,人体窦性频率减慢约10%~15%。对因病变而膜电位减为-60~-40mV的心房肌、心室肌及浦肯野纤维的异常自律性也能降低。此外,也能减少或取消后除极所引发的触发活动。
2.传导速度减慢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在窦房结中对主导起搏细胞的作用强于对潜在起搏细胞。在房室结中对上部、中部的作用强于对下部。
3,不应期延长慢反应动作电位的ERP,因维拉帕米阻滞钙通道而延长其恢复开放所需的时间。由于Ca2+内流也参与快反应电活动的复极过程,所以维拉帕米较高浓度也能延长浦肯野纤维的APD和ERP。
维拉帕米治疗房室结折返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奏效较快较佳,能使80%以上患者转为窦性节律,可作首选药物应用。治疗心房颤动或扑动则能减少室性频率。对房性心动过速也有良好效果。对室性心律失常虽也有效,但与其他药物相比并无特别优越性,因而少用。对缺血复灌后所发生的心律失常也有防止及取消的效果,这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和α受体阻断作用所取得的。
维拉帕米一般不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对窦房结疾病、房室阻滞及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禁用。
其他用于抗心律失常的钙拮抗药还有:
地尔硫,其电生理作用与维拉帕米相似,以房室传导有明显抑制作用。口服起效较快,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心房颤动可使心室频率减少。
苄普地尔,作用类似维拉帕米,能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ERP,延长心电图中Q-Tc间期,用于治疗房室结性折返型心动过速等。
考研路漫漫,我们陪着你!
扫码进群,或者搜索入群
研友+老师,辅导资料、考研信息
等你来!
PS:有任何需求请留言给医学君!
我将全力以赴,只为你考研成功!
医学交流群长按识别左侧白癜风最新治疗办法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