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律失常折返机制形成的条件?
答案: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传导异常是产生折返的基本条件,包括:(1)心脏两个或两个以上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相同的部位相连形成一个解剖或功能性的闭合环;(2)单向阻滞,环路的一部位只允许激动向一个方向传导;(3)传导缓慢,环路的另一部位传导缓慢,使阻滞部位恢复兴奋性;(4)阻滞部位再次激动从而完成一次折返激动,冲动经这个环路反复循环则产生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折返性心律失常由早搏诱发和终止,也能被快速刺激终止。最典型的折返性心律失常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度。
2.何谓室性并行心律?
答案:室性并行心律为心室异位起搏点规律地自行发放冲动,并由于异位兴奋灶周围存在传人阻滞,可防止窦房结的激动侵入。心电图特征为:①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不恒定;②较长的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的间距与最短的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的间距成整数倍关系;③窦性激动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激动同时抵达心室时,可产生室性融合波。
3.简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定义。
答案:心房颤动发生后,不经过治疗即可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4.简述慢性心房颤动的定义。
答案:心房颤动持续存在,虽经过治疗(药物、非药物)仍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为慢性心房颤动。
5.起搏器代码的前三位字母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答案:第一位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分别由A、V和D代表心房、心室和双心腔起搏。第二位字母代表感知的心腔,分别由A、V和D代表心房、心室和双心腔感知,O代表无感知功能。第三位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自身心搏后的反应方式,T代表触发型,I代表抑制型,D代表兼有触发和抑制型,O代表对感知无反应。
6.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案:①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包括:Valsalva动作、刺激咽部诱发恶心、颈动脉窦按摩、压迫眼球等。②钙通道阻滞剂:首选维拉帕米,剂量为5mg稀释后静注。③腺苷:亦为首选药物,6~12mg快速静注。④洋地黄:毛花苷丙0.4~0.8mg静注。⑤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0.25~0.5mg静注,或艾司洛尔50mg/(kg·min)-mg/(kg·min)静注。⑥IA、I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胺碘酮均可终止心动过速发作。⑦直流电复律:伴有严重心绞痛、低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应立即电复律。⑧食管心房快速起搏终止发作。
7.试述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各类心电图特点。
答案:房室传导阻滞按严重程度分成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房室传导延缓;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仅部分心房激动可传导至心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征为所有的心房激动均不能传导至心室。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s。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传导至心室,周而复始;②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长RR间期;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长RR间期小于基本窦性RR间期的两倍。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下传的PR间期恒定不变,PR间期时限可正常或延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①心房与心室的电活动完全脱节,互不相关;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可为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所控制;③心室逸搏节律缓慢,QRS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增宽变形,取决于心室逸搏节律点的部位。
8.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
答案: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1)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3)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9.简述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义。
答案:每分钟超过5次或每小时超过30次,称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1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答案:抗心律失常药物按VaughanWilliams分类法,分为四大类:(1)I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IA类药减慢动作电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IB类药不减慢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IC类药减慢Vmax,减慢传导与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2)Ⅱ类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3)Ⅲ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4)Ⅳ类药阻断慢钙通道。
11.电除颤与电复律的机制?
答案:电除颤和电复律的机制是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通常是窦房结。
1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答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特点:(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2)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13.试述慢性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答案:治疗原则以减慢心室率、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预防栓塞为主。首选药物为地高辛,可单独或与钙通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合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既往有栓塞病史、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均属发生栓塞的危险因素,应接受长期抗凝治疗。抗凝药物为华法林。
14.简述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答案: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和折返。
15.简述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定义。
答案:心房颤动发生后,经过治疗(药物、非药物)可恢复窦性心律者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16.何谓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答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称为促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约为5%~10%。促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和早期后除极有关。目前认为,IA、I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易发生促心律失常作用。
17.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案:快速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等),体外心脏电复律与植人性心脏复律除颤器,外科病灶切除术(心房迷宫术、心房走廊术治疗心房颤动,预激综合征房室旁路切断术,室速病灶切除术、室壁瘤切除术、梗死病灶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等)。缓慢性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包括各种类型的心脏起搏器。
18.简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答案:持续3次以上快速的心搏,其P波形态异常;P-R间期大于0.12秒;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心房率~次/分;有时P重叠于前一心搏的T波中不能辨认。可伴有一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9.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哪些心律失常?
答案:包括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低于50次/分);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指在心动过缓基础上交替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后者通常为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
20.何谓预激综合征,有哪几种类型?
答案:心房的冲动使整个心室或心室的某一部分提前激动,或心室的冲动使整个心房或心房的某一部分提前激动,称为预激综合征。临床上有三种类型:①房室旁道(Kent束);②房室结旁道束(James束);③结室束(Mahaim束)。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