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QT间期综合征(shortQTintervalsyndrome,SQTS)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疾病。临床上,该综合征以QT间期和心室或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胸导联T波对称性高尖、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晕厥的反复发作和心脏性猝死、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为特征。
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所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伴发的其他系统的异常。发病时可出现心悸、眩晕、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但轻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发作性心悸、头晕。
病因
目前研究认为SQTS者由于编码钾离子通道的三个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外向钾离子流强度、密度增加或动力学过程加快,或者是内向钾离子流强度、密度降低或动力学过程减慢,引起QT间期缩短,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易于形成和维持折返活动,从而增加心房和心室肌的电易损性。至于SQTS是否还存在其他基因改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短QT综合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缩短,无心脏结构性病变,有心原性猝死的家族史以及严重或轻微的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患者可发生阵发性房颤、室速或室颤,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眩晕、甚至发生猝死。可在任何年龄发病,男性和女性均有,提示此综合征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递。Gussak等报道1个家系3例患者的QT间期均小于QTp的80%。年Gaita等报告2个SQTS家系,其猝死的发生率相当高,猝死者经尸检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所有6例存活者的心电图均为持续性sQTSl,且QT间期不随心率变化而改变,无创和有创检查均未见器质性心脏病。Priori等发现的SQTS3具有独特的不对称T波心电图表现,SQTS3患者发生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更大。
表短Q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Gaita等对2个家系4例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第一个家系在2个心室部位(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以2个不同的起搏周长、发放1到2个早搏刺激至不应期进行心室程序刺激,第二个家系也在2个心室部位(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以3个不同的起搏周长、发放1到3个早搏刺激至不应期进行心室程序刺激。然后静注氟卡尼2mg/(kg?10min),重复程序刺激,以排除Brugada综合征。这4例患者在电生理检查时心房和心室不应期均较短,其中3例诱发出室速。心房程序刺激时,有自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病史者可诱发出房颤。其中1例在静注氟卡尼后,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至ms,仍能诱发出室颤。另有1例在任何起搏位点和不同起搏周长刺激时,心室不应期均为ms,其程序刺激未能诱发出持续性室速。
短QT间期有两种形式:特发性持续性短QT间期(非频率依赖性)和慢频率依赖性QT间期矛盾性缩短。
(1)特发性持续性短QT间期(非频率依赖性):Gussak等首次报告了几个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与严重心律失常相关的短QT间期病例,其中一个家系的3名成员有相同的心电图表现:特发性异常短QT间期,QT间期均低于预测值(QTp的80%)。先证者为17岁女性,QT间期ms(QTp的71%),其QT间期与心动周长无关;其哥哥的QT间期ms(QTp的66%);其母亲的QT间期为ms(QTp的69%)。
另外有学者报道l例37岁的女性白种人也有相似的心电图表现,QT间期ms(QTp的62%)。Gaita等报道2个不同家系的所有6例患者心电图均表现为短QT间期,不同时间和年龄的心电图均有这种复极改变,QT间期均ms,且与心率变化或运动时无关。年Schimpf等报道2个家系5名患者均为持续性短QT间期。
(2)慢频率依赖性QT间期矛盾性缩短:Gussak等报告了短QT综合征的另一种形式,即慢性频率依赖性QT间期矛盾性缩短。1例4岁非洲裔美洲早产儿女孩,出现发育延迟和严重的心脏骤停事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一过性心动过缓,QT间期矛盾性(慢频率依赖性)逐渐缩短至ms,并伴有一过性T波改变。
诊断
从心电图异常的无临床症状者到猝死者之间,短QT综合征的临床疾病谱较宽,涵盖症状轻微的眩晕者、心悸反复发作者、阵发性房颤者、晕厥反复发作者和猝死生还者等。SQTS的诊断要点:(1)QT间期明显缩短,大部分患者的QTc间期均ms,部分患者胸导联T波高尖、对称。(2)心悸、眩晕,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晕厥反复发作及心脏性猝死。临床上既有QT间期持续缩短但无症状的患者,也有以心脏猝死作为首发表现的患者。(3)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但也有散发病例。(4)受累家系中,男女均可发病,提示该综合征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进行传递。(5)超声、MRI和运动负荷试验等客观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6)SQTS患者出生后第一年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情况并不少见,提示SQTS可能是新生儿猝死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SQTS易并发房颤,尤其是家族性患者。(7)心室动作电位时程(ERP)均明显缩短,一般均ms,心室易损性增加,易诱发单形性室速。
诊断短QT综合征必须排除引起一过性QT间期缩短的继发性原因,如高温、血钙或血钾水平高、酸中毒、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等。我国有学者于年报道了l例SQTS患者(女性,21岁),QT间期为ms,QT/QTp为71%,QTc间期为ms,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可反复发生室速和室颤。
SQTS是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基因突变是其发病基础,因其可诱发VF、VT或AF而导致晕厥及猝死,但该病的诊断率仍较低,故对年轻的AF、VT或VF患者而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应高度警惕此类病变,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猝死。
遗传与基因
短QT综合征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心律失常性疾病,年Gussack等首次报道短QT间期综合征,随后Gaita等报告两个SQTS家系。最近发现短QT综合征家族中编码Ikr和Iks电流通道的HERG(KCNH2)基因和KCNQl基因存在错义突变。突变通道持续开放,Ikr或Iks电流增加,导致动作电位时限(APD)缩短,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c缩短。SQT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为三型:SQTSl型为HERG基因(KCNH2)错位突变CA(或CG)引起,突变体Ikr电流明显增强;SQTS2由KCNQl基因突变(VL)、由Iks电流增强引起;SQTS3由Ik1基因KCNJ2突变、Ik1电流增强所致。
QT间期异常延长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短QT间期也与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关。Algra等从例连续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中测量了QT间期,发现猝死的危险不仅存在于长QT间期的患者,而且也存在于短QT间期(ms)的患者。QT间期异常者(QTc延长和缩短)与QTc正常者(~ms)相比,猝死的危险增加2倍。QTc延长的相对危险度为2.3,QTc缩短的相对危险度为2.4。根据对例健康人QT间期的研究,提出QT间期的心率预计值(QTp),计算公式为QTp=/(1+心率/),例健康人中实测QT间期短于QTp的88%者为例,占2.5%。Gussak等认为以该预测值的88%(QTp×88%)作为QT间期的下限是合理的。而Luo和Tompkins通过对00余例健康人的研究,提出以QTc为指标的QT间期下限值,即QTcms(60bpm)或ms(60~90bpm)。一般用Bazett矫正公式计算心电图QTc值≤ms可诊断为短QT间期(SQTI),或以QT期间QTp的88%作为SQTS的诊断标准,QTp=/(1+心率/)。SQTS作为一种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家族遗传性疾病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心电图上的QT间期代表了心室复极时间,在正常情况下,QT间期取决于内向钠电流、钙电流和外向钾电流、氯电流的表达和相互之间的平衡。QT间期也受心率和心外因素的影响,如酸中毒、高钙血症、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QT间期缩短意味着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缩短(ERP),而ERP缩短易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
目前已明确3种致病基因,包括HERG/KCNH2、KVLQTl/KCNQl和Kir2.1/KC-NJ2,这些基因突变可导致钾通道功能亢进。SQTSl相关基因HERG(KCNH2)位于染色体7q35-36;SQTS2相关基因KCNQl位于染色体1lpl5.5;SQTS3相关基因KCNJ2位于染色体17q23.1-24.2。SQTSl是HERG(KCNH2)基因突变使HERG通道持续开放、Ikr增加,导致动作电位复极加速,表现为QT间期缩短;SQTS2是编码Iks钾通道的KCNQl基因VL突变而致Iks增强,加速心室复极,引起QT间期缩短;SQT3是编码Ik1钾通道KCNJ2基因GA突变引起,突变增强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加速终末期复极而缩短动作电位时间。
(图表点击放大查看)
预防
1.ICD目前认为ICD是SQTS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晕厥、猝死的手段,尤其适用于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后被救回或有晕厥史的患者。
治疗
氟卡尼(钠通道阻滞剂)对Ikr、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有阻断作用,可延长有效不应期而产生抗颤作用。Gaita等发现使用氟卡尼治疗后,QT间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多数室速/室颤不再被诱发。氟卡尼使动作电位时限延长的作用明显小于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短QT综合征患者心脏性猝死可发生在睡眠后,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和儿茶酚胺水平增加可诱发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因此应考虑使用Ia类、Ic类或β受体阻滞剂,但尚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资料。Gaita等对6例SQTS患者行药物治疗试验,发现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有效延长QT间期,而奎尼丁可以延长短QT综合征的QTc间期,当心室有效不应期延长到≥ms时,心室程序刺激不能再次诱发室颤。奎尼丁通过作用于各种钾电流,尤其是阻断Iks,使短QT间期病人的离子电流恢复平衡。奎尼丁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SQTS治疗药物。对于那些不能行ICD治疗或ICD放电频繁的病人,可以推荐奎尼丁治疗。氟卡尼则为奎尼丁不能耐受者的第二选择。
钾通道抑制剂(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几乎不能增加SQTS患者的ERP和QT间期,因为患者的HERG基因错义突变后,不但引起钾通道的功能增益,而且导致通道蛋白的结构改变,大大降低了通道与药物之间的亲和力。索他洛尔仅能轻度延长QTc。
短QT综合征目前尚无危险分层方案,应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者,应建议植入ICD以预防猝死。Schimpf等对多例患者的试验表明,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是目前短QT综合征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猝死的方法。
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