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心脏按照人体的生理需求,按照一定的节律和速率有规律地跳动。如果心跳节律或速率的正常规律被打破,就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轻者仅感到心里不适或心跳加快,重者可伴胸闷气促、眩晕、黑矇及一过性晕厥,甚至发生猝死。也有人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问题,称为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2.心律失常有两种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病理性心律失常和功能性心律失常。病理性心律失常是很多器质性心脏病的非特异性症状。在出现心律失常的同时,还具有原发病的种种临床表现,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而功能性心律失常多由疾病以外的因素引起,如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身心疲劳、精神紧张等。目前认为功能性心律失常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也应得到纠正。
3.功能性心律失常分为缓慢性与快速性在健康人群中如果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动过缓、显著窦性心律不齐、间歇性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则往往发生在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的年轻人。这种情况多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胸闷,通过体力锻炼可以使心率得到提高,症状改善,一般无需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表现为间歇或持续发作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窦性或各种异位起搏点的心动过速等,临床最常见的有阵发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性心房颤动等。
4.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发作时的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基本类型。但要了解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并鉴别其性质,有时需要做心电图负荷试验。功能性心律失常往往在运动过程中消失或不加重,而病理性心律失常会因运动而加重。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来说,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动态心电图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图,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异位心搏起源部位,包括单源性、多源性、发生频率以及是否伴有心肌缺血等非常有效。
5.治疗之前要诊断明晰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不仅要依据症状,更取决于对病因的判断。首先应根据临床和心电图检查区分出是病理性还是功能性心律失常。对于病理性心律失常,在治疗之前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因为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心律失常首先要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包括调整交感神经张力的治疗。
在众多抗心律失常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具有高度的非特异选择性,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和缓降低心率的作用。功能性心律失常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的反映,所以适用于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个系列的药物,每种药的用法用量不完全相同,人群对其敏感性的个体差异也很大。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有时候病理性和功能性心律失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而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仍可作为首选药物。
6.中医药对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有独特作用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及伴随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全身症状属于机体阴阳失衡状态所致的心悸。
年轻人的功能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生活无规律、有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长期饮食过量、过食肥甘油腻,缺少运动或长期精神压力的群体中。临床表现为心悸伴随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食欲旺盛,但自觉困倦乏力、闷闷不乐、体力不支等。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清热祛湿、益气安神、疏肝解郁的治则,多用温胆汤、加味逍遥丸、酸枣仁汤、二陈汤、三仁汤、交泰丸等加减应用。
在老年人群中,则多以心脾两虚、心肾阴虚、肝肾阴虚,或肝郁血虚、脾肾不足、心肾不交为特点,常与肝郁、湿热等实证兼见。临床症状很多,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头重脚轻、失眠健忘、纳呆乏力、烘热汗出、心烦易惊,或急躁易怒,或心情抑郁等。用药宜标本兼顾,补虚泻实。常用交泰丸、酸枣仁汤、六味地黄丸、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传统中医汤方加减化裁,灵活应用。
李方洁,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高徒,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临床中学习和秉承导师路志正先生重视脾胃与湿邪致病的学术思想,致力于心病、脾胃病、情绪相关性内、妇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擅长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脂异常、消化功能紊乱、排便异常、妇科病、心身疾病、老年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药物调理。重视情绪障碍对躯体疾病的影响,重视身心互动综合疗法的应用及心理疏导。
出诊时间:三芝堂诊所每周三下午
看国医∣就到三芝堂长按,识别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