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所以心悸病人来诊时的主诉往往是“心脏跳的难受”、“心慌”等。心悸与心脏病不完全等同——心悸可见于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且心脏病患者也可无心悸发生。接诊这种病人,临床上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心悸病因
首先,要知道心悸的感觉包含心率加快的不适感和心率缓慢时的搏动有力感,其病因包括三个方面:
1、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过缓和其他心律失常都会产生心悸。
①心动过速: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②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感心搏强而有力。
③期前收缩(早搏)、房扑、房颤等。
2、心搏增强
①生理性:健康人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饮酒、浓茶或咖啡的刺激;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咖啡因、麻黄素等。
②病理性:如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等。
③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关闭不全、先心病等引起的心脏收缩增强。
3、心脏神经官能症
自主神经紊乱,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但要注意部分患者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段下移及T波低平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性病变混淆。
诊断流程
根据产生心悸的原因,诊断流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1、问诊
注意问诊要点应包括:
①发作的时间、频率、病程,有无明显诱因,如运动、精神刺激、情绪激动等;
②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消瘦、多汗、焦虑、疲乏等;
③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贫血病史;
④有无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咖啡因、麻黄素等药物。
⑤是否有烟酒、咖啡、浓茶嗜好。
2、查体
根据病史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
①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有无病理性杂音(心脏疾病);
②测血压,听诊有无血管杂音,注意观察颈动脉搏动(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及严重贫血);
③检查甲状腺是否有肿大、震颤及杂音,病人有无突眼(甲亢);
④有无贫血体征(贫血)。
3、辅助检查
①心脏检查
心电图检查方便、快捷、无创,患者接受度高,不仅可以发现有无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静息心电图未发现异常,可嘱患者适当运动后复查,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必要时可作心脏电生理检查。
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进行超声心动图声检查以明确病变。
心脏X线检查异常心影也可协助诊断。
②血常规、血糖、血清电解质(钾、钠、氯、镁等)。
③甲状腺激素测定(TSH、T3、T4、fT3、fT4等)。
④腹部B超。
伴随症状与鉴别诊断
1、心率/心率异常
心率快+心律齐: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扑
心率慢+心律齐:窦性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率快+心律不齐:房颤、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伴期前收缩、不规则房扑
心率慢+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慢的房颤
2、发作性质
突发突止者,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心脏神经官能症。
3、伴心前区疼痛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4、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5、伴呼吸困难
常见于急性心梗、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6、伴贫血
苍白、无力、头晕,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出血,心悸在劳累后加重。
7、伴出汗
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多伴消瘦)、低血糖、嗜铬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