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1

小儿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

因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过慢、过快、不规则或传导顺序改变,即为心律失常。小儿心律失常的病因除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外,心肌缺血、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药物(包括洋地黄和抗心律失常药等)、心脏手术以及心外疾病(如颅高压、肺炎、风湿热等)也很常见。婴幼儿由于心脏传导组织发育未成熟,可出现暂时性心律失常,随生长发育可自然消失。

(一)心律失常分类:临床可根据心脏听诊及脉搏的节律和频率,将常见心律失常分为以下几类:

1.快而齐: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伴1:1或2:1房室传导等。

2.快而不齐: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不规则的房室传导、窦性心动过速伴有期前收缩等。

3.慢而齐:如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慢而不齐:如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I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5.单纯不齐:如窦性心律不齐、频发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正常心脏的节律起源于窦房结,故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失常是小儿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类型。

1.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心率呈现生理性搏动,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在I、Ⅱ、aVF、V4~V5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0~0.12秒。

2.窦性心动过速:即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原因有生理性(如哭闹、运动、情绪紧张等)和病理性(如发热、贫血、慢性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肾上腺素影响等)两大类。一般无临床症状,小儿在睡眠期尤其是深睡眠期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需注意筛查有无病理性因素,年长儿有时可诉心悸。患儿心电图P波为窦性P波,心率超过该年龄正常心率范围,即婴儿心率>次/分,1~6岁>次/分,6岁以上>次/分。

3.窦性心动过缓:即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心率,多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少数由于窦房结本身的病变,一般无症状,心率显著缓慢时可有头晕、胸闷,甚至晕厥等表现。可见于正常健康小儿或运动员、也可见于克汀病、伤寒、梗阻性黄疸、颅高压、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以及洋地黄、利血平、心得安等药物影响。长期的心动过缓可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早期症状。患儿心电图上P波为窦性P波,心率低于该年龄正常心率范围,即婴儿心率<次/分,1~6岁<80次/分,6岁以上<60次/分。

4.窦性心律不齐:小儿常见,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减慢,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哭闹、运动等因素使心率增快后节律规整,多为生理现象。心电图上P波形态正常,但间隔不均,PP间期差异0.12秒,PP间期与RR间期不等。少部分患儿的窦性心律不齐为病理性原因导致,如II度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

5.游走节律:小儿常见。患儿心脏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游走不定,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上P波于PR间期呈现周期性改变,临床意义与窦性心律不齐相同。

6.窦性停搏:由于窦房结功能异常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窦房结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起搏,从而形成规律的窦性心律中出现停搏,心电图可见规则的PP间距中P波突然脱落,经过较长的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的长PP间距,再次出现窦性P波。有时可转变为逸搏心律。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可见于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患儿可有心、脑、肾等脏器缺血表现,如头晕、乏力、失眠、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晕厥。心电图表现有: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可有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可出现房速、房扑、房颤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形成慢一快综合征;④可出现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等。

(三)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激动引起的异常搏动,按其发生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及室性早搏,可见于各种感染、器质性心脏病、缺氧、药物(如拟交感胺类、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也可见于健康小儿剧烈运动、劳累、精神紧张等状态。如果患儿心电图可见成对或连续出现3个多形性的室性早搏,多提示存在严重心脏病。另外,早搏每分钟存5次以上称为频发早搏,5个以下为偶发。各类早搏心电图特点:

1.房性早搏: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P波),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不同;PR间期在正常范围(0.10秒)或有干扰性PR间期延长;其后如无QRS波及T波,则为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

2.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波与窦性QRS波相同,其前无窦性P波;逆行性P波(P’波)可在QRS波之前、之中或之后,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P’R间期0.10秒,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

3.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年长儿0.12秒,婴幼儿0.10秒,其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T波与QRS主波方向多相反,代偿间歇常为完全性。按照Lown分级法将室早分为5级:Ⅰ级为偶发性室早;Ⅱ级为频发室早(>6/分);Ⅲ级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Ⅳ级为成对或成串(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早;Ⅴ级为RonT室早。分级越高,猝死危险越大。









































白癜风的危害
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fzs/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