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直为西药所垄断。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效果虽然很理想,但它的副作用不容忽视,一项发表在美国《癌症》杂志网络版上的新研究显示,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胺碘酮可能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步长稳心颗粒是在以CAST试验为代表的一系列循证医学证实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安全性存在质疑的背景下,由中国医院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开创了中药抗心律失常的新领域。在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大会上,《门诊》杂志采医院郭继鸿教授,请他分享一下稳心颗粒在心律失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门诊》:从心律失常离子通道机制的角度,请您介绍一下稳心颗粒的特点,以及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的相同点和不同。
郭继鸿教授:稳心颗粒是中国第一个调节多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就其临床治疗的角度而言,我们国内已经进行了用胺碘酮作为对照,随机对照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相关研究。随机入组后分为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组。研究发现,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这两类药物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早搏的控制,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稳心颗粒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胺碘酮。胺碘酮虽然是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比较好的药物,但是服药的心衰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纤维化等副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实现了减少胺碘酮毒副作用、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
稳心颗粒是纯天然的药物。它相比胺碘酮等西药在用药安全性上更高一筹。从抑制晚钠电流的角度而言,胺碘酮是较早被证明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能够抑制晚钠电流的药物。晚钠电流(INaL)是持续存在于动作点平台期的内向钠离子流。正常情况下仅占快钠电流的1%,但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情况下,INaL可明显增加,导致早后除极,引发心律失常。
目前国外研究也已证明稳心颗粒可以有效抑制晚钠电流。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当中,晚钠电流的抑制作用不容忽视。抑制晚钠电流后,稳心颗粒可引起较明显的心房动作电位缩短;由于导致复极后不应期,可选择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最终选择性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所致心律失常。
《门诊》:国外医学界对稳心颗粒临床效果的认同度较高。据了解,Antzelevitch教授所做的是稳心颗粒针对房颤患者的研究。您认为该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试验结果?
郭继鸿教授:Antzelevitch教授是在国际心律失常诊疗领域处于领跑地位的学者。他长期从事高水平的心律失常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础研究。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2相折返概念就是由Antzelevitch首次提出的。Antzelevitch教授进行了稳心颗粒对于心房的选择性作用、延长复极后心房不应期等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稳心颗粒对心房有选择性快钠电流的阻滞作用,能选择性产生心房复极后不应期,有明确终止和预防房颤的作用。这一作用将大大扩展中药复合制剂稳心颗粒的应用范围。由于本研究的结果详实可靠,又发表在非常著名的HeartRhythm杂志上,其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包括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国内学者曾经质疑Antzelevitch的研究结果,因为其结果表明预防和终止房颤的比率都是%。这两个%的结果的出现,有可能是动物试验例数少,样本量小的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在这组报告之中,虽然终止房颤的例数仅有3例,但它是有效终止;预防房颤的例数虽然也只有6例,但也都是有效预防。HeartRhythm杂志在国际地位不容小觑,Antzelevitch又是一位国际影响力很高的教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所以应该说稳心颗粒在房颤治疗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门诊》:那么基于目前研究的情况,请您详细阐述下稳心颗粒在预防和治疗房颤方面的应用前景。
郭继鸿教授:我认为可能会很快应用于房颤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大家都知道医学研究成果要转化到临床实践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于稳心颗粒药物浓度不同,它的口服剂量也相应不同。但是至少目前我们在房颤的诊治中,可以应用稳心颗粒进行辅助治疗。至于稳心颗粒的辅助治疗效果的评估,我们可以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进行对照观察。例如,对照组采用心律平mg,3次/天,联合稳心颗粒来辅助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Antzelevitch教授关于稳心颗粒的研究还会进行下去。诸多试验累积的资料更有助于它向临床使用的良好转化,因此应该相信稳心颗粒在房颤治疗方面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门诊》:去年公布的稳心颗粒循证医学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稳心颗粒对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治疗的有效性。葛均波院士提出该试验未根据不同剂量进行分组,结合Antzelevitch教授研究发现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疗效与剂量正相关。是不是意味着今后是否会考虑设置不同剂量的对照组进行研究?临床应用该如何处理剂量问题?
郭继鸿教授:关于稳心颗粒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新试验开展。今年严干新的另一篇相关稳心颗粒的研究要在PACE发表,它证实了稳心颗粒可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我预计这篇文章中会对稳心颗粒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浓度的临床效果有一个定性的评估结果。据我所知,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稳心颗粒有效成分的国际研究。这项研究结果应该也会对剂量与疗效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接下来的研究中就考虑稳心颗粒的不同剂量和不同浓度下可能会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设计。参照Antzelevitch教授的研究,个人经验是对于早搏等功能性、易治性心律失常1袋/次即可;如果是房颤等难治性、顽固性心律失常2袋/次疗效更好,多个临床病例均得到证实。
稳心颗粒——心慌、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首选用药(1)传承汉代经典名方炙甘草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精工制造,《药典》中唯一防治心律失常的现代专利中药,累计销售3亿盒;(2)国际标准循证证据:显著改善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等患者自觉症状;早搏防治首选药物;(3)国际机制证据:调节多离子通道(Na+、K+、Ca2+),高效、广谱防治房性、室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增强心肌收缩力,有效改善心功能,且疗效与剂量正相关;(4)循证证据: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缺氧,防治冠心病,联合丹红注射液疗效更好;(5)循证证据:镇静安神,改善睡眠,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1.46%。心律健康论坛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