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VASCHINA曹克将室性心律失常

VAS-CHINA现场报道

南京,中国

年2月26日上午,在美丽的六朝故都——古城南京,由南京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组织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新共识”)专家讨论会议热烈召开。在此基础上,年2月26日下午,在第八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会议现场,大会主席曹克将教授就新共识的背景、内容和进程进行了报告。

“新共识”即将推出

众所周知,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良性、无症状的,也可导致严重症状,甚至心源性猝死。此外,许多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多种形式的室性心律失常。年,EHRA/HRS/APHRS联合发布了《年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由此中国专家即开始策划制定中国的专家共识。在新共识编撰过程中,美国ACC/AHA/HRS于年10月联合发布了《ACC/AHA/HRS成人室上速处理指南》,因此,新共识的诞生是基于《年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和《ACC/AHA/HRS成人室上速处理指南》基础之上,同时结合中国临床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实际情况及相关研究编撰而成。

曹克将教授介绍,新共识主要包括室性早搏、非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治疗推荐,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包括:心肌缺血合并VAS、先天性心脏病合并VAS;妊娠合并VAS、心肌病合并VAS,心力衰竭合并VAS、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心脏结构正常的VAS,运动员合并VAS等患者的治疗推荐。

“新共识”内容提要提前看

(一)室性早搏(PVC)

新共识对室性早搏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如下:PVC可发生于有或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PVC患者频发可无症状,有些较少PVC但症状明显;多数无不良预后,负荷>10%的PVC可导致心肌病;心脏病患者的预后评估,主要方式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MRI以及晚电位。

关于PVC治疗策略,新共识强调应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VAS的良性发展过程并安抚患者;推荐进行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CCB的治疗;不推荐膜-活性AAD(可有效抑制PVC,改善患者症状,但其风险/效益比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尚难评价,且会增加合并严重结构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的死亡率);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抑制PVC,尤其窦缓合并PVC患者。此外,可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情况包括:1.负荷高,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且左心室收缩动能降低的室早患者,2.冠状静脉和心外膜起源的PVC不推荐导管消融。

(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

新共识对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与产生机制进行了阐述;指出NSVT与PVC相似,常见于无或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NSVT的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如下:一般性评估;心脏结构正常者的评估: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评估。

新共识对NSVT的治疗策略给出如下建议:心脏结构正常的NSVT治疗包括:1.多数单形式性NSVTs起源于RV/LV-OT,只在患者有症状、无休止发作或致左心功能不全时才需治疗;2.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CCBs或ⅠC类AAD;3.导管消融主要用于特发性VT,包括运动诱发和药物效果差者。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NSVT治疗的建议如下:冠脉缺血致多形性NSVT,首选血运重建治疗;VPVT,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ICD;TdP-VT,避免影响复极化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NSVT伴LVEF<35%,ICD治疗;NSVT伴心肌缺血和LVEF<40%,如若电生理检查诱发出VF/SVT行ICD治疗。心肌梗死伴晕厥史的NSVT患者,LVEF>40%,应行电生理检查,诱发出SVT行ICD治疗;无症状伴LVEF>40%的NSVT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抗心律失常治疗,而是主要针对基础心脏病治疗;HCM患者合并NSVT,应考虑ICD治疗。

新共识规定既无心脏病又非遗传性疾病,且无或仅轻微症状的PVCs患者不要治疗(ⅠC);MI幸存者和左室功能减退的非持续性VAS患者推荐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ⅠA);有症状的非特殊性VAS患者可推荐β受体阻滞剂治疗(ⅡbC);无心脏病伴非持续性VAS患者,非二氢吡啶类CCBs可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药物(ⅡbC)。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s治疗下仍有症状的非持续性VAS患者,可考虑选择胺碘酮、氟卡尼、美西律、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以改善症状,减少VAS发作(ⅡbC);氟卡尼和普罗帕酮不推荐应用于左心功能不全的,心肌缺血霍心脏疤痕PVCs患者(ⅢbA);有慢性肾病患者,应用索他洛尔需小心;基线QT间期延长或运动时QT间期延长0.50s者避免应用索他洛尔(ⅠB);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胺碘酮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更小(ⅡbC);对于无结构性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合并症状性非特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可考虑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ⅡaB)。

(三)SMVT的急症治疗

对持续性VT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同步电复律;持续性VT伴低血压应在镇静剂下电复律或者药物复律;持续性VT伴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心脏病患者VT可用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胺碘酮;有心脏病者VT应用胺碘酮;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出现电风暴或ICD反复放电的患者可考虑紧急导管消融治疗。

结构性心脏病SMVT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应为ICD的辅助治疗。对于SMVT的ICD治疗:结构性心脏病SMVT,ICD可改善合并心衰患者生存率;但对于SMVT合并心肌疤痕患者,ICD降低死亡率尚不明确。结构性心脏病SMVT的治疗导管消融治疗主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低EF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患者,导管消融可降低VT发生率(EF大于30%者获益);缺血性心脏病行导管消融可降低VT复发率、远期死亡率及ICD电击率;对于非缺血性心脏病消融,靶点在心外膜,远期效果还有待评价。

(四)PMVT/VF

持续性PMVT/VF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有: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无结构心脏病的PMVT/VF可能于是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倾向;建议做ECG,Holter、运动ECG、药物试验、基因检测。对于结构性心脏病患者,ACS和陈旧性Q波MI是PMVT/VF的主因;QRS波时限长或碎裂QRS波是缺血性心肌病SCD。ICD电击和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LBBB伴碎裂波QRS波具有特殊预后意义。ICD可作为不可逆性PMVT/VF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对于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持续性PMVT/VF但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医师专访

INTERVIEW

“新共识”预计今年5月前后正式发布

针对“新共识”具体内容的落实,曹克将教授在现场接受了《门诊》杂志的采访。他表示,为更好地完成共识内容,还需要再次召集专家组开会讨论。谈及共识发布的时间,曹克将教授表示,根据目前的进度,共识专家组将努力在未来2~3个月内最终定稿并发布。

我刊记者特别提问,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具体有哪些中国特色研究的引用,以及对于目前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创研究现状有何评价。曹克将教授表示,指南确定会增加目前中医院华伟教授正在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同时,新共识会选择基于中国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给予推荐。此外,对已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还希望继续调查,并且希望能够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为共识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循证医学支持,这亦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

最后,曹克将教授鼓励全国心电生理领域的专家同仁建言献策,共同完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期望新共识能对我国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与帮助。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殿风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fzs/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