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科普能救命的潜水小常识

1

潜水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

技术要领

海潜的必要学习:包括呼习管和调节器的使用方法,水面休息方法,紧急情况处理等等。

入水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自己亲自检查装备功能是否正常,同伴间再相互检查一遍。

入水的姿势:正面直立跳水-水深需在1.5米以上,双脚前后开立,一手按住面罩,一手按空气筒背带。背向坐姿入水-面向里坐于船邦上,向后仰面入水。

正面坐姿入水-初学者使用。

侧身入水-再橡皮艇上浮卧滚身入水。

潜降:B.C.(浮力调解器)法-时用浮力调节器,配合配重带,头上脚下的潜降。不用B.C.-头下脚上。

上升:将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8米以内,简单说就是不要超过自己呼出的气泡的上升速度;不要停止呼吸;上升时抬头看水面,可以伸出右手指定方向,注意背后,身体缓缓自转。

下列病患不适合潜水:感冒、神经过敏病、有耳鼻疾病、心脏病、高(低)血压、醉酒后、糖尿病。

浮潜和水肺潜水的差别

水肺潜水scubadiving是指潜水者背负氧气筒,藉筒内氧气呼吸,长时间潜水的方法。浮潜skindiving是在潜水者能屏息的时间里潜泳;直到无法再憋气时浮出水面的方法。

水肺潜水的规则

两人同行原则:两人从入水到上岸都必须在一起;教练不得允许同伴自行上岸;两人经常保持联系。落单时的应对:保持镇静,浮上几米,寻找同伴;找不到时就浮出水面,注意观察气泡。超过十分钟,仍无同伴的踪迹,应回到入水地点。若无必要,请不要猎杀水中动物。每十米检查残压计余量。几种通用手势:我现在情况良好---“OK”注意(物体)方向---“食指指示方向”上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下潜---“右手握拳,拇指向下”调节耳压对于初次潜水或潜水时间不长的人,水的压力会使人的耳道感到不适,甚至疼痛。此时应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内鼓气,从二使耳道内气压升高,抵消水的压力。在向下潜,入耳内疼痛难忍,应立刻上浮,别逞强。

2

潜水时耳压平衡的保持

潜水时平衡耳压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瓦沙雨氏操作(Val-salva’smaneuver),即用右手大拇指及食指将鼻子完全捏住后,用力向鼻子吹气,此时因鼻孔紧闭,空气便流向耳咽管,力量若够大时将可打开耳咽管,让空气进入中耳以平衡压力。

但是当鼓气压力过小或鼻孔未紧闭产生漏气时,耳咽管因压力不足便不容易打开,使得耳压平衡无法达成;若鼓气太过用力,会因中耳压过大而对中耳造成损伤(例如耳膜破裂),也会增加内耳淋巴液的压力,使圆窗破裂,造成内耳挤压伤害。

另外,保持耳咽管畅通使内外压力平衡的方法有:打呵欠、张开嘴巴移动下颌、作吞口水之动作。

耳咽管阻塞的原因

发生耳咽管阻塞的原因包括:

1、上呼吸道感染而造成耳咽管黏膜水肿,充血;

2、中耳炎;

3、息肉;

4、个人体质不同造成耳咽管之管径、形状或通道路径的差异;

5、肿瘤的存在,压迫耳咽管等。

耳压平衡应注意之事项

潜水时做耳压平衡的时候应注意事项包括:

1、下潜的过程中需做鼓气平压。不要等到觉得不舒服才平衡压力,因为当觉得耳朵不舒服时,外面的水压已经比中耳的压力大得很多了。执行耳压平衡时,切记不得太过用力或持续太长的时间作鼓气,以免造成耳朵损伤。

2、如果下潜后无法平衡压力,应上升减小潜水深度再试一次,若多次平压仍无法奏效,则应上岸放弃本次潜水。

3、可沿着绳子下潜以控制下潜的速度,避免因下潜太快而来不及做平压。

4、若有感冒会使得耳咽管水肿,造成耳压平衡困难,若多次平压仍无法奏效,则应上岸放弃本次潜水。

5、下潜时若不易平衡耳压时,可採用头上脚下的姿势下潜。因空气比水轻,所以头上脚下的姿势较容易让空气从鼻咽处经由咽管传至中耳。

耳咽管阻塞的危险

正常下潜时均需做鼓气动作,若延缓操作,耳咽管的鼻咽端会因压力差而闭锁,则会造成耳咽管闭锁效应-----虽出力鼓气,仍无法使耳咽管打开。所以,潜水人员一定要在临界点发生以前作鼓气动作。

潜水者下潜时须一边下潜一边做鼓气动作以平衡中耳压力,若耳咽管阻塞,造成外耳耳膜的压力较力中耳腔室压力高出20毫米汞柱或25公分水深,潜水者便可感觉到耳朵有压迫的感觉;若下潜到毫米汞柱或2公尺水深,便会造成潜水者耳朵疼痛感。此时,须停止下潜,若继续下潜则会造成中耳挤压伤害。

若潜水者下潜时不做鼓气动作,则耳膜会水肿、充血,最后至耳膜向内性的凸破;破裂后,水便会进入中耳达成压力平衡,此时中耳挤压痛会消失,但因冷水注入中耳腔使潜不者发生恶心及量眩现象;当中耳腔内水温与体温相同时,则症状会稳定下来。因海水温度很冷,过冷的海水会刺激内耳,造成潜水人员晕眩、方向感丧失,致溺水事件发生。

潜水时受挤压的耳朵会有疼痛存在及饱和或阻塞感;有时可产生轻度传导性耳聋(因耳小骨潮湿),通常为暂时性,约一星期左右可恢复。

下潜期中耳挤压伤害的治疗方法

治疗伤害的方法包括:

1、使用局部性或全身体之抗充血药物。

2、若有出血、感染或耳膜破裂,须使用抗生素。

3、挤压伤害后需接受听力检查,若听力丧失则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4、除非耳膜愈合不完全或併有刺激性疼痛,否则一般并不需要接受耳膜整形手术。

5、耳挤压伤害需与第二型减压病所产生之耳朵伤害做鉴别诊断,前者不需做高压氧治疗,后者则需做高压氧治疗。

中耳挤压伤害的预后

中耳挤压伤害一般为可回复性的,0级到4级耳膜受损须1~7天便可复原,但5级损伤约需1~3个月时间方可复原。

3

三、潜水时节省压缩空气的办法

1.改变你的呼吸频率----不同于陆地上自然呼吸(约吸2秒吐2秒),需改为腹式呼吸,并减少呼吸(次数)频率(即吸10~30秒,吐10~30秒).在路上要多做练习到形成条件反射,若想在水中临时练习会得不偿失,只会是呼吸频率错乱,气喘如牛,弄巧成拙。

2.保持深吸慢吐的水中漫游----采用10~30秒深吸来强迫横膈膜下降,使氧气能深入深层组织达成气体的有效交换,切勿使用胸式呼吸(无法延长吸气时间,受胸骨压迫肺内无法留存大量空气),慢吐10~30秒保持细水长流式吐气,深吸慢吐时切记不可憋气、强忍,一切以舒服为原则。

3.在水中双手不要乱动划水----这样容易浪费体力和空气。

4.在水中随时保持中性浮力----避免虚耗体力和空气。

5.勿作垂直锯齿状的水中漫游,尽量留在同一水平层面中----可节省空气和体力。

6.调整你的调节器呼吸阻抗---分一,二级头压力及出气量的控制,以不漏气为原则,(一级头中压约8~10BAR用力吸吐气,以不超过1个BAR的指针摆动,表示出气量稳定)。

7.尽量节省气瓶内空气的使用----水面游动时尽量使用呼吸管呼吸。

8.停止气瓶内空气无谓的浪费---例如频繁非必要的BCD充排气.,不断的面镜排水,耳压平衡,器材漏气。

9.减少水中的运动量,不要逞强竞速比快,或逆流潜水。

10.尽量停留在温暖水域,勿在温度落差大的水域上下穿梭漫游,容易流失体温,耗气量也会加大。

11.养成运动习惯维持强健体魄,戒除烟酒。一个体能差的潜水员,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如牛,耗气量当然大,烟酒更是影响肺活量的最大原凶。

12.加强训练和累积经验----接受正统潜水教育,加强训练多吸收前辈经验,模仿前辈的动作,虚心求教。多潜水、多检讨、多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13.有效率的使用你的蛙鞋----不同于游泳浅而快节奏的踢法,要保持上下幅度大,有气无力缓慢踢动的方式,勿作效率差的踩单车式踢法。

14.漫游时身体及装备要保持流线型----使自己呈头低脚稍高的前进踢法,减少身体在水中前进速度的阻力。

15.空气存量不足支撑回岸时,可尽量停留较浅水层,以节省空气的消耗量。

16.配重要适当,勿过重或过轻-----铅块要配合自己的体型及BCD的特性,佩在腰部两侧,.肚前或后腰部,抑或平均分配腰部。

17.装备尤其是BCD要合身,使用顺畅---避免不合身的歪斜晃动,浪费空气及体力去维持平衡。

18.要全身彻底放轻松,不可紧张僵硬----才不会平白无故地增加体内组织的耗氧量,如果在水中持续紧张僵硬,则影响你耗气的几率,绝对超过80%以上.而且潜水后更容易疲劳,隔天更会全身酸痛,浑身不舒服。

19.保持愉悦轻松漫游的休闲心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要心存类似瑜珈的冥想,幻想自己如水中鱼儿般悠游自在,切勿强迫自己刻意节省空气,以免弄巧成拙。

20.感冒或身体不适也会影响耗气量.(不要违背潜水安全守则)。

4

水下受伤常见的快速处理方法

随着潜水的普及,有更多的潜水员从事海上活动。如果你在水中不小心被狮子鱼刺伤该怎么办.本篇文章将告诉您,如何快速处理各种在水中常遇到的割伤、刮伤、咬伤及刺伤的问题。

遭到珊瑚刮伤

被珊瑚刮伤通常都发生在您触碰到钙化的珊瑚,虽然它们是无害的,但是通常也会引起红肿,及伤口疼痛等问题。

治疗方式:用干净的水来冲洗伤口,再用肥皂及清水擦拭,最后用清水洗净,要彻底清除珊瑚的尘土则可以使用1:1的水和过氧化氢来冲洗,外层再涂上一层抗菌的软膏即可。

火珊瑚的刺伤

火珊瑚并不是真正的珊瑚,它是属于一种会刺伤人的水母种类,您必须知道如果不小心触碰到火珊瑚会立即感受到如着火般的感觉,并且会产生凸出的疹子,且导致淋巴腺肿大的问题。

治疗方式:用海水来冲洗(干净的淡水可能会让伤痛加剧),接着用醋或是酒精擦拭来减轻疼痛,然后使用镊子来拔出或剃除残留物,抗组胺剂之类(如Benadryl)的药物也能够减轻发痒及着火的感觉,并试着使用像Tylenol的止痛药物。

水母的螫伤

水母大约有种以上的种类,它们对我们的身体的碰撞都会产生些疼痛。水母的刺通常位于它们的触角底端,通常您会见到被水母所接触的部位都会有一整片的突起区域。

治疗方式:先用海水冲洗,再使用醋和清水混合液来清除残余的水母刺,将水母的触须以镊子拔除。利用刮胡膏来将与水母接触的部位清理干净,然后再用醋清理一次,将氢羟肾上腺皮质素泡沫覆盖在伤口,并保持伤口面积固定。有些水母的刺是有剧毒的,因此我们必须注意观察是否还有其它的症状产生,像是心脏病、恶心、肿大或是呼吸困难等,如有这些症状,您必须接受立即的医疗处理。

海胆的刺伤

海胆这类的多刺的圆状生物拥有毒性的脊椎,当您不小心触碰到它时同样会引起疼痛感,而且通常会一并遭到感染,在某些罕见的案例中,还会引起人体的瘫痪甚至死亡。

治疗方式:热水能够帮助其毒性趋缓,用热水冲洗或浸泡受伤的部位达30至90分钟,利用镊子来拔除其有毒的脊椎(甚至您可能需要寻求外科医生的手术),同样可以用刮胡膏来将受伤的部分清理干净,然后使用肥皂及清水彻底的清洗干净,接着涂上抗菌药膏;并使用止痛药来避免疼痛感,而有另外不同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则需要立即的医疗照顾。

钢毛虫的伤害

在热带海域的石头或珊瑚上可发现其踪迹,多刺的刚毛虫可能会刺伤你造成伤害。症状如肿胀,灼热及疼痛。

治疗方式:用醋或酒精冲洗来中和毒液及减轻疼痛。要清除伤口上的短刺,可以用黏性强的胶带将短刺黏除。用止痛药来减少疼痛。涂抹氢羟肾上腺皮质素(hydrocortisone)软膏来减轻灼热感。

狮子鱼与石头鱼的刺伤

对于热带地区温和的珊瑚礁居民,这些有华丽外表的鱼有竖立含毒性的脊柱于背侧及腹脊。她们的毒性由中等毒性(狮子鱼)到可致命(石头鱼)。意外的接触通常造成深层刺伤。症状有可能是剧痛、伤口发紫发黑及呕吐、呼吸或心跳停止或更糟。

治疗方式:用钳子将余刺拔除。用很热的水(但不至于烫伤)冲洗或浸泡约30分钟。用肥皂及清水将伤口彻底洗净。用绷带包扎,但不要太紧影响血液循环,然后尽快寻求医疗协助。

魟鱼的螫伤

因为这种伪装高手可以将自己隐藏的很完美几乎分辨不出来,所以不小心被螫伤的机会很大。这种螫伤会造成流血、剧痛。你有可能造成伤口种涨及伤口变色,淋巴结肿大,或剧烈的组织反应(有可能致命)。

治疗方式:以清水冲洗伤口。将伤口浸泡于热水中以消除疼痛。用钳子将余刺拔除。用肥皂及清水将伤口彻底洗净。用干净的布或衣服或绷带将伤口加压包扎来止血。然后赶快寻求医疗协助。

这是一个紧急的状况,如果你对于毒素又强烈的反应或伤口引发感染,任何任何螫伤、咬伤或割伤都有可造成致命的后果。任何水中的伤害后,请注意后续的身体反应。如伤口肿胀、头晕、看不清楚、呼吸困难、虚弱、肌肉疼痛、冒冷汗或心跳急速。以上如果有任何一种症状发生,不要多想,医院寻求医疗协助。

治疗后,经常清洁伤口并且涂抹抗菌软膏直到复原。如果伤口发生肿胀、发热、化脓、有异味、碰触会痛或发烧,医院。后续的伤口照顾非常重要,请不要轻忽了。

5

潜水术语

免停留极限——可停留在某个深度、且不必减压停留即可直接升上水面的最长时间;也称为免减压极限或DNL。

减压停留——上升途中在特定的深度和时间暂停一次或多次,目的是让身体释放出溶解在体内的氮气,以免导致减压病。

减压病——也成为“潜水夫病”,是由于潜水后体内形成的气泡所导致的病症;通常是因为不当使用潜水电脑表或潜水计划表所致。

安全停留——在上升途中暂停一下,通常是在5公尺/15英尺的深度,无硬性规定,这么做是为了降低罹患减压病的风险。

上方封闭的环境——上方有阻碍、无法直接上升到水面的水中环境。

viz——能见度的缩写;水平的视线距离

Hangtime——需要做减压停留的时间

加速减压——换成高含氧量或纯氧混合气;以缩短必要的减压时间。

Trimix——氦气、氧气、氮气的混合气,添加氦气是为了减弱氮气在水底会产生的迷醉特性。

高氧空气Nitrox——氮气混合气,含氧比例高于21%;技术潜水用它来加速减压。

氧(气)中毒——在水底因为氧气所造成的抽搐;安全极限取决于混合气中含氧比例和潜水深度。

CCR——密闭式循环呼吸器(Closed-CircuitRebreather),水肺的一种,比较有效率,因为它能重复利用潜水员呼出的气体,而不是让这些气体排入水中成为气泡。

Hit——氧气中毒或罹患减压病。

Hat——潜水头盔/硬盔的行话。

Heliox——氦氧混合气体。

DSO——潜水安全主任。

Tender——供应员,在水面负责照管潜水脐带、气体供应和通讯的人员。

Blowup——爆冲,因为干式潜水衣过度充气而导致无法控制地冲上水面。

DeckDam——头围,环绕在颈部周围的项圈配件,支撑和密封头盔底部。

6

怎样玩浮潜

浮潜主要包括浮潜水面镜、呼吸管、脚蹼,俗称浮潜三宝;如果你在海水里游泳不是非常熟练的话,最好还要穿上潜水服或救生衣,以确保你的安全。

面镜

面镜将你的鼻子和眼睛全部包住,中间不能有一丝头发,不然会进水。由于水温和体温的差异,下水一分钟内,面镜内表面会起雾,影响你的视线。所以最好你下水前,在面镜的内镜面上涂上防雾剂。凉一分钟,用水冲一下就可以使用了,大多数的防雾剂能在4小时内保证面镜不会起雾。临时处理面镜起雾,可以用口水涂抹,可以在十分钟内防止起雾。浮潜过程中,面镜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进水,这时你稍抬起头(不用出水)使水集中在面镜下部,用手按住面镜上框,用鼻子向面镜内顶气,气体会将水从下面顶出面镜。多练习几次,你就会应用自如了。

呼吸管

呼吸管是帮助你在浮潜的时候换气用的,它是使你能长时间的在水里观察景色的主要用具。普通呼吸管价格低廉,使用不当极容易进水,所以多为浮潜高手使用。干式呼吸管价格较高,但是能有效的防止进水,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实际上,由于行进的方向不同而受涌浪的影响;以及水中转身;跳水(从船上进入水中的一种方式)等,任何呼吸管都会或多或少的进些海水,导致你呼吸困难,此时你不要着急,可以慢慢的深吸气,然后突然向管内吐气,气压会将管内的水从排水阀排出。同样,练习几次你就会排水了。绝大多数的呼吸管(干式呼吸管)都带有排水阀。

脚蹼

脚蹼分二种,一种是系带式,通常为深潜使用,一种是套脚式,应该说是浮潜专用的;脚蹼能产生强大的推力,是你正常游泳时的三倍到四倍,可以帮助你克服海流的影响,所以浮潜一定要穿脚蹼。用脚蹼打水时不要将脚蹼抬出水面,这是在做无用功。要保持舒展的姿势。正确的打水方法会让你保持体力,大大延长你的浮潜时间。

正确的脚蹼打水发力方法是:微转腰部,用腰发力,带动臀部,从而带动大腿,略收小腿与大腿约成15度-45度角,然后再顺式后踢,双腿交叉反复打水。这时你要放松你的脚腕,不要特意去使你的脚腕保持某种状态,你会感觉到脚蹼带动你的脚腕在翻动并在受力,你要向受力的方向出力。这一连贯的感受才表明你的姿势正确。

在涨潮和落潮的时候,涌浪会比较大,表面上浪是将你推向岸边,实际则不然。浪起时将你推向岸边,而浪落则又将你带离岸边。如果你一动不动的浮在水里时,涨潮会慢慢的将你推向岸边,而落潮的时候会将你慢慢的带离岸边。一次浪起浪落你并没有离开原地多远,但是这一起一落确会将你带来带去。你要学会利用这一来一去的推力,离开岸边进入深水区或是回到岸边,而不要徒劳的再原地白费力气。

正确的方法是,当你感到浪将你推向你前进的方向的时候,你要快速的打水从而提高你的前进速度并依靠惯性向前运动,当你感到浪在推着你向后的时候,你就不要徒劳的打水而消耗你的体力。一张一弛才能让你更快的向着目标前进。

如果你穿着救生衣,你不妨采用仰泳的姿势,这是最省力的。但是这个时候呼吸管的管口埋在水里,所以你不能使用呼吸管。并且不能看到水下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要注意的是防止碰到珊瑚,同时要防止头部撞到东西。

救生衣是安全措施,海里的水流、涌、浪,很快就将你的体力消耗殆尽,你最好还是穿上的好。如果你想在水里照摄相,救生衣是必穿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救生衣都适合浮潜。只有卡扣式救生衣才是浮潜最佳搭档。通过调节,它可以紧紧的包裹住你的身体,使你没有任何累赘的操控你的身体,腾出双手来使用你的相机。内地普通船用系带式救生衣,则非常容易松动,会不断地摩擦你的颈部、腋下,很快就会红肿和受伤,导致你很快就失去了浮潜的乐趣。

入水

从沙滩入水的时候,主要是穿着脚蹼一定要倒着走,注意观察身后不要被绊倒。到了齐腰深即可浮潜。

从平台或浮台入水时更简单,只要佩戴好三宝,进水后即可开始浮潜,初学者可以把着扶梯练习。

有很多人浮潜的时候带着安全绳,防止被海水冲走,实际上是不必要的,而且使用不当反会更危险。如果一定要用,必须有人在上面手牵住绳索,时刻注意收绳,一定要防止绳索缠住浮潜者。

出海浮潜下水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是较熟练的,可以一只手按着面罩防止进水,一只手分开,从船上直接踏步式跳入水中(注意保持踏步姿势,前腿向前探出,后腿小腿向后弯成直角),另一种方法适合女士,佩戴好三宝,坐在船帮,双手向一侧把着船帮,身体翻转面向船,将身体放下海里即可。

实际上海水的浮力大于淡水的浮力,绝大多数脚蹼是带有正浮力的(就是说脚蹼是可以浮在水面的),面罩也会包住一些空气,所以你在浮潜时,只要正确使用浮潜三宝,即便不穿救生衣,一动不动的浮在海水里,或者正常浮潜,是绝不会沉下去的。

浮潜是体验做鱼的感觉,是观察丰富多彩水下世界的方法,它更像是水中的休闲漫步。与鱼嬉戏,寻找你平常看不到的鱼种,观察区分各种各样的珊瑚和鱼,是浮潜的主要内容。所以,浮潜时一定要慢,观察一定要细,最忌讳的是走马观花,绝对不要站立在珊瑚中。绝对不要踩踏珊瑚,保护水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地。

7

潜水的医学常识

(一)动脉空气栓塞

造成脑部及心脏血管伤害的机转

肺泡破裂会造成肺脏中的空气进入体内,空气因而游走于身体内,进而造成各种病变的发生,其对脑部及循环系统的伤害如下:

1、空气进入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梗塞,产生心律不整和心肌缺氧伤害。

2、大量气体积聚在心室内造成空气阻塞现象,影响到心脏帮浦功能。

3、空气跑到脑血管内造成中枢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致血压改变、心律不整、心室纤维颤动及死亡。

4、脑血管空气栓塞造成中风及呼吸系统病变,加速了心脏血管系统的变化。

以上四个现象可个别或合并发生。

造成空气栓塞的气泡大小

人体中仅30微米到20毫米直径大小的气泡便可造成脑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的阻塞,致空气栓塞发生。

发生伤害的部位

动脉空气栓塞可侵犯的组织包括了肝、脾、肾脏和四肢等。当上升后若发生空气栓塞则其症状发生会相当快速及严重,包括了意识丧失、神经系统不正常如行动困难、言语困难、视力障碍、感觉异常、昏眩、抽搐及不同程度的麻痹等。另尚有胸痛、皮肤大理样皮疹(因皮下存在的氮气气泡扩张,造成微小血管充血或破裂所造成的皮下出血)、LIEBER-MEISTER'SSIGN(即舌头上有一块很明显增加的苍白,其机转不明)等。视纲膜血管可见气泡沫存在;心电图不正常(如心肌缺血,心律不整或心衰竭)。

脑波变

动脉空气栓塞会影响到脑部的功能,患者若进行脑波检查可见广泛性的慢波或平滑波的不正常脑波,可造成意识改变肢体瘫痪。

(二)氧气中毒

氧气中毒于年由保罗博特(PaulBert)以正式的书面资料首先发表。因人体吸入过多的氧气或过长时间使用氧气,使得氧自由基与血红素过度结合而破坏肺泡的微血管,导致肺组织受损,进而造成身体其他器官功能及组织学上的病理变化。氧气中毒发生的机率为三万分之一,其发生与氧气分压高低、暴露时间长短或个人体质有关。

氧气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氧气中毒的症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部系统症状、脸色苍白、视觉变异、视野变小、听觉异常或丧失、不舒服的嗅觉异常、严重呕吐、嘴角抽搐、心悸、心搏过慢、呼吸改变、上腹部压迫感、冒冷汗等。

保罗搏特效应(PaulBertEffec)

氧气中毒后所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年由保罗搏特所发表),如嗜睡、心情压抑、欣快感、行为改变、晕眩、昏厥、全身痉挛等。

劳伦史密施效应(LorraineSmithEffect)

氧气中毒后所产生肺部系统症状(年由劳伦史密施所发表),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乾咳感觉、膈膜痉挛等。

约翰彼效应(JohnBeanEffect)

长期持续性呼吸高压的氧气,发生抽痉之氧气中毒后,进一步发生不可回复性的神经系统伤害,甚至死亡,称之(年由约翰彼所发表)。

氧气中毒要如何治疗?

氧气中毒通常为可逆的且通常不需特别治疗,患者只要将呼吸高压氧的面罩取掉,改换呼吸空气,当体内氧气分压浓度降低时,临床症状便会改善。

(三)氮气迷醉

氮气迷醉及乃潜水人员於下潜期间,当呼吸压缩空气中之氮气分压超过2.5大气压以上时,所引发潜水者产生欣快感、多话、妄想、反应迟钝、丧失记忆,严重时,行动完全失去控制,近而失去知觉等现象称之。氮气迷醉之严重性,随下潜深度之增加而越趋严重。

为什么会发生氮气迷醉?

脂质溶解度假说

Meyer及Overton二位学者指出:一种脂肪族(aliphatic)之麻醉剂在脂质(lipid)的溶解度与迷醉效应成正比关系,此即为Meyer-Overton假说。

自由体积和临界体积假说

当惰性气体或麻醉剂造成细胞腊膨胀到一事实上临界的体积时,则可间生迷醉效应,即细胞腊上,脂质体积改变时可使得非麻醉状态变成麻醉状态。另一因素为当压力增加压迫到脂质时亦可造成体积的改变,产生迷醉效应。

分子量假说

稀有气体的分子量增加时,可达到迷醉效应。

氮气化物形成假说

此假说认为惰性气体可形成氢氧化物(hydrates)进而造成迷醉效应。这些氢氧化物的微小水晶可存在於神经末端进而阻碍了神经传道。

迷醉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惰性气体所产生的迷醉效应与许多其他的物理性质有关,包括热气学的活性、水蒸气的浓度、分子量、分子间凡得瓦雨力及油一水期的溶解度等。

如何评估氮气迷醉程度?

氮气迷醉的程度可由以下二种方法来评估:

1.在压力下,实施一些工作及作业,以测试其智力是否有缺损(如算术、记忆力、走迷宫及物品分类等)。

2.在压力下,检查其神经生理上的变化及脑电波的变化。

何预防氮气迷醉的发生?

最简单的预防方法便是避免暴露在高压的空气环境下。若要以压缩空气从事潜水时需注意到氮气迷醉的发生,尤其是潜水深度超过30公尺时便要特别小心。一般而言,使用压缩空气从事潜水时其最大下潜深度限定为水下50~60公尺,但要依据潜水者的经验和水下操作时的难易程度而定,以预防氮气迷醉发生。另外基若要再从事较深的水底潜水时可用氦氧混合气,以避免氮气迷醉的发生。

使用氢气或氦气潜水的优、缺点为何?

使用氢气潜水的优点是价钱便宜;缺点则是有爆炸的危险性。

使用氦气潜水的优点是可免除氮气迷醉的发生及下潜的深度及时间增加;但其缺点为氦气价钱昂贵、会使体温降低、说话声音改变及产生生高压力神经症候群病徵。

潜水人员要如何避免氮气迷醉发生?

1.潜水深度不宜过深,水底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2.至高压舱内多次从事耐压测试,可增加氮气迷醉的耐受性。

配制潜水人员使用的呼吸气体时需注意什么?

对於昆混合气体的配制比例要格外小心,如氧气浓度过多会造成潜水者发生氧气中毒,浓度太低则造成组织缺氧现象。使用氦一氧一氮三种混合气体,虽然下潜深度加深了,但要注间潜水者体温过低及高压力神经症侯群的发生。

目前研究方向在以氮氧混合气体或以氦一氧一氮三种混合所气体,来预防氮气迷醉的发生,以加深下潜的深度。

配制潜水用混合气体的一般原则为何?

配制混合气体时要把握以下的原则:

1.氧气须至少保持在5%的浓度,氧气分压最大须小於2.5大气压,以预防氧气中毒的发生。

2.氮气分压须小於5在气压,以预防氮气迷醉的发生。

3.氦气分压须小於14大气压,以预防体温进低及高压力神经症侯群的发生。

什么是高压力神经症侯群?

在潜水深度超过尺之深海长期潜水作业,为避免氮气迷醉现象,物将高压空气中之氮气改成氦气,若潜水深度超过尺,则高压氦气,将引发潜水人员产生震颤、抽筋、腹泻、腹绞痛、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之(亦称为氦气震颤)。

(四)潜水低温症

即使不顾身体已经在颤抖、继续潜水的话,随着热量的流失,核心体温将会下降,导致低温症(Hypothermia,或称低体温症),亦即失温。无法自主地颤抖和协调性降低,表示已出现轻微的低温症,这是的核心体温已降至34℃/93℉.

如果低温症继续恶化,无法自主的颤抖和血管收缩都会停止。这是进入严重低温症的征兆,表示身体的热调节机能已经失效,就像中暑一样,只不过是一冷一热。这时候,潜水员会突然感到仿佛热血冲到皮肤一样舒服。这样一来就危险了,因为虽然潜水员不再感到寒冷,身体却是以失控的速度流失热量,核心体温也急速降低。

核心体温下降会导致心理过程退化,潜水员会变得昏昏欲睡、不协调、健忘。如果放任低温症继续下去,潜水员会失去意识,接着昏迷,然后死亡。

出现轻微低温症的潜水员应该马上停止潜水,设法保暖和寻求遮蔽。当事者应该脱掉身上所有湿的衣物,以保暖衣物或毛毯包裹身体,喝一些温的无酒精饮料。

严重的低温症属于紧急医疗情况。在等待紧急医疗人员到达期间,要脱掉病患身上的湿衣物,但要避免不必要的推挤贴近。用温暖的衣物或毛毯包裹着病患,监控他的呼吸和循环,必要时施以CPR和救援呼吸。由于严重低温的人生命迹象会变弱,因此,要持续施以CPR救援呼吸,直到医疗人员接手(或自己的体力无法负荷)为止,即使病患看起来没有反应也一样要继续。

(五)一氧化碳中毒

人体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造成体内血红素携带氧气的量减少,而引起组织各种缺氧的症状。

一氧化碳对身体的影响有哪些?

正常一大气压环境下,呼吸空气时,血液中约有97%的氧气可与血红素结合,其余3%则溶解在血浆中。正常人毫升血液中含有15公克的血红素,每公克血红素可携带最大的血氧量是1。34毫升,因此毫升的血液可携带20毫升的氧,以20VOLUME%表示。

一氧化碳与血红素结合率是氧气的~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体内会迅速地与血红素结合,使氧气的运送受到抑制,造成组织的缺氧,身体各系统受到损伤(以神经系统及心脏的影响最严重),严重会导致死亡。

潜水人员为何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1、灌注到水肺内的气体遭受污染,导致体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2、潜水人员呼吸船上或岸上空压机所打出的空气,因机器老旧以致打出的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3、潜水员在船上坐在空压机附近,呼吸空压机所打出的废气,致血中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鉴于以上原因,可能造成潜水人员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一旦下潜后,依亨利定律因水压的增加,溶于血液中一氧化碳的量增加,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要如何诊断?

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素的测定是最常被运用的确良一种测定方法,其他的实验室检查亦可协助诊断一氧化碳中毒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

1、抽血判读血中一氧化碳血红素(COHB)的浓度,其方法包括:

(1)、直接测量血中一氧化碳的值。

(2)、测量从血中释放一氧化碳的值。

(3)、从呼出的空气中测量一氧化碳的浓度。

(4)、使用光谱测定仪测量血中一氧化碳血红素的值。

2、动脉血气体分析检查

3、检测生化数值的改变,包括:肌酸催化酶(CK)、乳酸去氢酶(LDH)、肝功能、葡萄糖浓度、血清电解值、血中乳酸值、血中乙醇值。

4、血中药物及酒精的检验。

5、完整的血液常规检查。

6、尿液分析。

7、怀孕实验,因怀孕前三个月,过高的一氧化碳值或接受高压氧治疗之高浓度氧气,皆需考虑其对胚胎之伤害

8、胸部X光

9、肺功能检查。

10、心电图、脑电波,诊断一氧化碳中毒产生之心脏及脑部病变。

11、神经学和精神科的检测。

12、电脑断层或脑部核磁共振检查。

13、详细大脑皮质功能检查,包括:一般方向感、电话号码、地址、出生日期、由连续减7的演算、数字游戏、按顺序倒念3~4个字母的英文字、记忆力的测试。

14、家属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追踪、症状复发及不明显症状的观察亦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判读一氧化碳中毒的检查结果?

1、血中COHB的浓度为血中一氧化碳血红素的浓度与血中一氧化碳最大负载的比值,以%表示。正常人血液中的COHB值多不超过1.5%;抽烟者约在1.5~5%。若血液中的COHB大于10%便可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2、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其动脉血气体分析中常见氧气血红素降低、氧气分压降低或下降,但氧气饱和度会降低(轻微中毒的患者可能不会降低);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生化检查数值,包括:LDH、CPK、胺草醋酸胺基转换酶(SGOT)、胺焦葡萄胺基转换酶(SGPT)等皆会发生改变。

4、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见到心电图的变化,显示心肌受损。

5、肺功能测试可见到肺扩张能力减退。

6、胸部X光可见肺水肿现象。

一氧化碳中毒时会出现何种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的症状包括:倦怠、头痛、头昏、嘴唇呈紫红色、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电图可见不正常、动脉血气体分析可见代谢性酸中毒、昏迷、无方向感、人格改变、心智改变。

潜水人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原则为何?

1、将潜水者的气瓶移开,立刻给予氧气。氧气可以气密性面罩或气管插管(昏迷者)给予。

2、如果可能,立刻抽验血中一氧化碳血红素。

3、转送潜水人员至设医院,转送时需保持镇定,避免躁动。

4、查封气瓶并送相关单位体验。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方法为何?

1、以常压及高压氧治疗,使体内的一氧化碳能快速地排除。

2、给予镁离子、甘露醇(MANNITOL)、类固醇及高压氧,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减少脑水肿,使病情改善、减轻一氧化碳的一毒性作用。

3、给予碳酸氢钠、维他命K治疗电解质不平衡、酸中毒。

4、给予利尿剂治疗脑水肿、肺水肿。

5、给予抗心律不整药物治疗心脏并发症、心律不整。

6、给予抗生素治疗肺炎。

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有何作用?

1、排出体内一氧化碳,立即使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增加,足以维持生命所需,矫正组织缺氧状况。

2、使一氧化碳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排出,并使比酶的功能恢复。

3、减轻脑水肿、肺水肿情形。在高压氧中的疗效较正常一大氧压下呼吸氧气的效果好,而且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不论立即或延迟治疗,均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扫描







































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