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医院抢救病人,随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段翠萍,医院内科主任、陕西省中医学会会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渭南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渭南市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三届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渭南市现代心血管研究中心专家、白求恩精神文明奖获得者……
“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大医精诚》
这句话,被段翠萍写在了她的日记本上,从医32年来,她始终坚持把这句话作为医者的座右铭,并以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为群众构筑健康的“堡垒”。
32年前,刚刚从渭南中医学校中医临床专业毕业的段翠萍到“医院”报到时,医院来了一位危重病人,在当时简陋的环境之下,她与她的老师开始了“治病救人”的人生道路。
十年是一个人生节点,十年艰苦卓越的努力,医院的小医生成长为科室主任。年,从交大一附院进修归来的段翠萍,临危受命,医院内科主任,面对科室28张床位,设备简陋,每月不足30个病人的实际现状,她走马上任,用一个女医院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病人的一腔关爱,全身心地投入了科室的建设之中。
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酣睡中,段医院,进入了病房,以求取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每天晚上,当人们已围坐在电视机前时,段翠萍刚刚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家门;深夜,邻居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挑灯夜战的身影,那是段翠萍在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撰写论文;节假日、双休日,只要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段翠萍准会抛开手头的一切,医院……
年10月5日,收治一位昏迷病人,患者老年单身女性,年龄75岁,儿女不在身边,晨起邻居发现时呼之不应,医院,门诊行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急诊以“脑梗死”收住入院,经段翠萍详细询问,反复检查,患者双瞳孔对称,光反射存在,血压平稳,无恶心呕吐,不符合脑血管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现患者大量出汗,于是急查随机血糖,报告为1.6mmol/L,诊断考虑低血糖反应,立即给50%的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5分钟后患者苏醒,患者得以及时救治。
年4月,科室收治一位五保户老人,患者已达77岁高龄,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三度心衰,整天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双下肢高度水肿,段翠萍同志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并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全方位照顾好老人的饮食起居,她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为老人端菜送饭,洗衣洗脚,修剪指甲,经过精心治疗和细心照顾,患者病情得到很快控制和好转,老人非常感激,称赞医护人员比家人还亲,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赞誉,患者已经连续在科室住院三次。近年来,科室收治的五保户患者及危重病人不断增加,他们都得到很好的医疗救治。
在医疗岗位上,她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实现岗位学雷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患者栗某,男,72岁,华州区赤水镇人,以“胸痛、胸闷2天,加重3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后行心电图,心梗三联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全科医护人员齐上阵,各司其职,紧急电除颤,人工心肺复苏,吸痰,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经积极抢救半小时,患者恢复正常心律,自主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医院治疗10余天后,康复出院,出院后家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患者韩某,男,75岁,以“冠心病支架术后”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基本平稳,出院前1天晨起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段翠萍第一时间发现后,考虑心脏停止,及时给予人工心肺复苏,随后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急给予电除颤1次,患者很快恢复心跳,自主呼吸,意识转清,后康复出院。
患者雷某,男,81岁,既往有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病,入院后突然出现黑便,上消化道出血,血压持续下降,约60/30mmhg,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在段翠萍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放弃休假,全体参与抢救,经过长达7小时的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在医疗工作中,像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
她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开展新项目,对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能够全面掌握,对疑难疾病诊断思路敏捷,诊断准确,抢救成功率高。
年收治了一例包裹性气胸患者,因病情复杂,医院拒收,段翠萍积极组织讨论治疗方案,开展多部位进针、多体位变换协助排气,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患者很快痊愈,病人家属逢人便说:“我妻子这医院都说要去西安开刀治疗,费用高病程长,医院内科医生医术真高,花钱不多,很快就把这个病给治好了,医院医院,段主任的医术就是高”。
多年来已抢救成功多起急危重病人,使多个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恢复心跳,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段翠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出了名的。经她救治、抢救的病人不计其数,病人们早已熟悉了她的身影、和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她对待病人或是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或是春风化雨,为他们排难解忧。
“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段翠萍的信念。凭着这个信念,她不断完善技术要领,立足技术革新,拓宽业务范围;凭着这个信念,她带领全科同志无差错治疗病人余人次;凭着这个信念,医院重点科室,创造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奇迹!
“科技兴院,人才是第一位的,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大海航行靠舵手,大雁远行靠头雁。作为科室的带头人,段主任非常重视学术梯队的建设,重视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给年轻人创造发展空间,在段主任的积极倡导和亲历亲为带动下,全科定期举行学术讲座,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极大地促进了科室的业务水平。
从医32年,段翠萍先后抢救各类重型病患者3万余人次,经她诊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愈好转率达90%以上。在从事繁重的医疗、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段翠萍还担任临床教学工作,指导年轻医生。她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让一个个年轻医生脱颖而出。
在段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每一位成员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体谅、团结友爱。正是在这种团结协作的气氛下,科室才能顺利和谐发展,医院的奖励和文明单位的称号。段主任不仅强调科室内部要和谐,科室之间要互助。
内科的青年医师们不会忘记,段翠萍为培养青年呕心沥血,尽心尽职。她一有机会就指导青年医师的临床操作,帮着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同时他要求青年医师们仔细观察病人,立足临床,并要不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了解医疗动态,她常说:“科技兴院,人才是第一位的,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年段翠萍任职内科主任以来,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培养同志们的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引导大家敬业爱岗,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又严明纪律,公平与问责同行。全科室60多名医护人员工作热情高涨,把“比、学、赶、帮、超”当成天天赛;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组织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新业务,如开展在B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胸腹穿刺术,心肌梗死溶栓术等,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积极组织科室病案讨论,集思广益,完善抢救治疗方案,使绝大多数疑难危重病人得到了救治,取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医院声誉,医院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科室共派出20医院进修学习,使他们学习新的医疗技术知识,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使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医院没多久的毕业生,分到内科后,面对全新的工作,他有些手忙脚乱。段翠萍手把手地向他传授知识:从病人的常规处理到急诊的抢救措施;从业务水平的提高到如何树立高尚的人品医德……王博在她的帮助下迅速成长,如今已是一个业务骨干。他说:“我在段主任身边工作,耳濡目染的是段主任的勤奋谦虚,执著刚正,她的敬业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学习、不断攀登!”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那段时间里,倚窗而坐的她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初春和煦的光影勾勒出她的模样。一幅黑色细边框眼镜,栗色的长发编成麻花辫子,一双小高跟典雅知性。她们科室的同志笑着说她们的主任“气场强大又优雅”。在这个时间之前,她已经检查了心内一病区的早交班情况,重点查看了两位心衰患者,给围着她的6位学生讲授了冠心病心衰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年轻医生来说,段翠萍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她总是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告诉他们如何做好医生、学会做人。科室里有位年轻医生,每次接听电话,第一句话就是“你找我么事啊?”段翠萍得知后,耐心地教这名医生与人沟通的技巧。
“改变了说话的口气,同学、朋友和家人都说我变得有礼貌了!”那位年轻医生感慨地说,连父母都没有像段主任这样,关心他的成长和为人处事方法。
段翠萍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副主任郭磊说:“别看她是个女性,做事情是有担当的。”在她接管内科的这十几年时间里,从最初内科病床28张,医护人员13人,发展为现在内科分为四个病区,段翠萍主任主管的内一、内三两个病区,设置病床张,医护人员达66人,年最多日收治病人余人,加床70余张。她个人连续11医院评比为优秀科主任。
段翠萍同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接诊病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取得了病人的信任和赞扬,慕名病人络绎不绝。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状态,以致血压升高,时有心脏病发作,然而她自己从不对领导表示困难,自己服药治疗,经常一边输液治疗,一边为病人看病,坚持医疗工作,从无怨言。无论严寒酷暑,段翠萍主任总是提前一小时上班,推迟下班,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从未休过一天节假日,但是她从不叫苦叫累。
在平常的工作中,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科室每位工作人员。科室自从成立以来,开展“廉洁奉公、尽职尽责、看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做一份贡献”活动,使医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大放异彩。因服务质量的提高病员明显增多,全科超负荷运转,使医生护士工作量明显增加,加班工作成为经常的事情,大家对此毫无怨言。
多年来,科室无一人休病假、事假,没有一例医疗责任事故及医疗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且自成立以来,科室实行全年每天医生患者见面制度,即使过年过节,主管大夫均来病房,诊查病人,修改医嘱从未间断。护理部工作开展“爱病人、暖患者、病房是我家”活动,由专人向每一位新入院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特点,医医院的治疗,生活细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掌握诊疗中的注意事项及饮食起居。每周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召开健康教育会议,让病人熟悉疾病的预防及自我保健常识等相关知识。并且在工作之余帮助老年患者理发、剪指甲、梳头等,让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科室在段翠萍主任的带领下,经济收入连年增加,年她主管的科室全年收治病人人次,病人总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人,占全院收治病人总数46%。其中急危重病人达60%以上,业务总收入余万元,占全院业务收入的30%。
谈及科室发展,院长秦选琪总结:“医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奉献”
作为一名医生,在段翠萍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她的身影;医院里组织的义务医疗咨询服务,还是其他宣传活动,她几乎每次都踊跃报名参加;她廉洁行医,从不收受病人的红包,而她得到的锦旗、表扬信、镜匾则挂满了四壁。年,华州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段翠萍第一个报名要求上抗洪第一线,她早早安顿好家中的事务,推掉了外出开会、旅游的机会,买好了几双行军鞋,随时待命……
采访中,段翠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成绩是大家用支持的手臂撑起来的,是爱护我、帮助我、信任我的领导和全院职工给予的;当然,取得的成绩与我丈夫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对这后半句话,熟悉她的同事们是深有感触的:医院的本职工作是相当出色的,她的名字家喻户晓。说到段翠萍,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家庭。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为家人而奋斗,是每个人最幸福的事。可段翠萍却很少能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么多年来,段翠萍觉得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对于丈夫,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家里的一切她基本顾不上过问,家中的大事小事、照顾老人孩子都由丈夫一人操劳,而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同事,跟她做一样的工作,比她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人,努力工作。
她说,最亏欠的还是女儿,女儿小的时候,医院长大的,有一次晚上值夜班,带着孩子。当天夜里,来了一个急诊,她急匆匆地去给病人看病,把女儿自己一个人扔在值班室,等她看完病,回到值班室时,看见女儿蹲在黑暗的角落,不断地哭泣,那一刻,她抱着孩子泪如雨下,而孩子,后来的日子,宁愿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医院面对那空荡荡的走廊。
说到这些,她几次流下了眼泪,她说她没能像别的女儿妻子母亲那样,陪伴在家人的身边,没有尽到一个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对于年迈的父母,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她只能把愧疚之情深埋心底,她说等她退休之后,会去陪着她们,然而,理想纵然能变为现实,可逝去的时光谁能弥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她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继续在病房,病人床前,用大爱谱写一位医者爱的华章。
春华秋实,艰辛的努力,必有丰硕的回报。多年来,段翠萍坚持把学到的理论积极用于临床实践,善于钻研、善于总结、刻苦摸索,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国际及省市学术交流会,“治未病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一文发表于《医学信息》年2月第5卷第2期,“中医治疗艾滋病41例临床报道”一文发表于《陕西中医药》杂志年第4卷第2期。年参与发明的“多功能空心针灸针”获得国家专利。先后获得了年华州区“防非及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连续11年被评为华州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年10月该同志被评为“白求恩精神奖”,年被评为渭南市首届“十佳医生提名”光荣称号。年获得华州区“十佳医生”光荣称号。她带领的内科团队,年被评为“华州区创建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年又被渭南市团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年获得渭南市妇联“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年获得渭南市“最美女性”提名奖,是渭南市卫生系统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人选。年她及她的团队,获得了渭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
面对成功与荣誉,段翠萍一点都不自我陶醉,她说,成功与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她将继续不懈地追求新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智慧。
段翠萍主任为“心”而辛苦,因为她的心中装满了无数病人;段翠萍主任也为“心”而欣慰,因为她的努力拯救了无数家庭;然而,段翠萍主任更是用“心”而忙碌着,为了医院的不断发展、为了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她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在患者中口口相传,一位被他医治过的老大爷特意找到报社记者,希望一定要报道段主任的先进事迹。段翠萍得知后说:“为患者看好病是我的职责。我尽量做到,对任何人都真诚,对任何事都公正。在其位,谋其职,用激情对待工作,做一名好医生!”
“作为医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当病人治好后,他们给我的信任和笑脸。能帮到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段翠萍
古语有云:“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以人为本的特殊职业,被赋予神圣光环的同时也承载着生命的重托。在医院,段翠萍,这位被无数患者赞誉为“信得过的好医生”,用三十二年的鞠躬尽瘁、爱患如亲,书写了医者大爱无边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诚风范。
三十二年栉风沐雨,三十二年沧海桑田。三十二年风雨,见证了她最初从医之路的承诺。三十二年沧桑,磨砺了她作为一个医者追求卓越的坚强意志。三十二个春秋,写满了她守护华州百姓健康的赞歌。三十二个轮回,医院内科事业常青的发展基业。
从医三十二年来,段翠萍从一个“小医生”到“优秀科室主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汗水,一路收获,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辉煌篇章。
白癜风治疗标准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