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病例分享曹海涛替格瑞洛用于急性心肌梗

『推荐理由』老年男性患者,高侧壁心梗后8天冠脉造影显示严重的三支病变,其中LCX次全闭,RCA全闭,LCX为心梗靶病变血管。尽管指南推荐急性心梗直接PCI时主要干预靶血管,但对于延期手术时倾向于何种策略进行血运重建并未指明。术者选择一次性完成LCX与RCA的血运重建是合理的。患者有多支弥漫病变、ACS、植入多枚支架、重叠支架等血栓高危因素,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保证远期预后的重要策略。替格瑞洛起效迅速,药效个体差异比较小,抗血小板活性稳定,因而是处理这类病例首选的P2Y12拮抗剂。病史资料(男,64岁,60kg)

就诊时间:年12月

患者主诉:因“反复胸闷8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反复胸闷8天就诊于外院,于就诊中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心电图提示心室颤动,立即给予电除颤、心肺复苏后无自主呼吸,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复查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Ⅰ,aVL导联ST段抬高,CK-MB、CPK明显升高,考虑患者急性侧壁心肌梗死,予以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安卓等治疗,自主呼吸恢复,血流动力学稍稳定,一周后转至我院进行治疗,患者仍感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伴胸痛及左肩部疼痛,立即收入CCU行进一步治疗。

个人史:吸烟史30年。

体格检查:Bp:/80mmHg(使用多巴酚丁胺情况下),HR:次/分,神清,双瞳孔等大圆,光反应灵敏,口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下壁导联、V1-V4ST段压低明显,0.2~0.3mV,aVR抬高0.1mV,TNT:3.ng/mL。

外院心电图:

入院心电图:

胸痛发作时

胸痛缓解时

初步诊断

病症: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源性休克、KillipⅣ级;心肺复苏术后。

危险评估:GRACE评分分(高危)。

出血评分:CRUSADE评分50分(高危)。

外院用药情况:拜阿司匹灵mg负荷剂量、波立维、立普妥、安卓。

入院后给药情况:拜阿司匹灵mg;倍林达mg负荷剂量;立普妥60mg。

维持给药情况:拜阿司匹灵mgqd;倍林达90mgbid;立普妥40mgqn;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qd。

冠脉造影

造影时间:入院当天

造影结果(一):

造影结果(二):

造影结果(三):

造影结果(四):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中段可见约50%~80%弥漫性狭窄,见前降支经间隔支至右冠侧支循环。回旋支近段可见90%~99%弥漫性狭窄。右冠近段分出第一锐缘支后完全闭塞。患者为多支血管病变,考虑回旋支可能为罪犯血管,开通回旋支并植入支架一枚后,患者仍有胸痛症状,血压偏低,考虑右冠供血范围大,且由左冠提供侧支循环,所以开通右冠并植入两枚支架,术后患者胸痛消失,血流动力学稳定。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当天

手术过程(一):

手术过程(二):

手术过程(三):

手术过程(四):

手术过程(五):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给药情况:1)拜阿司匹灵mgqd;2)倍林达90mgbid;3)立普妥40mgqd;4)倍他乐克缓释片23.75mgqd。

病例总结

ACS的患者均需及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越早使用获益越大。如有消化道出血,可谨慎单用替格瑞洛来抗血小板聚集;如发生类腺苷效应引起的呼吸困难,其常为一过性的,大部分症状不重,可适当予以对症处理。目前病区内大多ACS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现已有50余例使用替格瑞洛的病例,这50余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

医师简介

曹海涛,内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医院14病区主任、兼任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余年,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等的诊治方面有深入研究。曾在首都医科医院、医院研修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是国内首批准入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医师,医院冠脉介入治疗资质。多年来在本地区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等技术,使本地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市级科研课题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两篇,影响因子分别为1.96和2.56;另外在中华系列杂志、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









































中科医院曝光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yy/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