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智汇心活力宋旭东家族性预防猝死植入单

ICD/CRT/Brady病例分享类别:最完美的病例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及分析:   越来越多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而猝死的报道,也引起更多人   本病例两名患者都为年轻患者,分别是26和28岁,均因长期头晕病史,加之家族有哥哥、表姐两人发生猝死,母亲因室颤植入ICD,两者均为心脏性猝死预防的高危患者。两者均由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颤,符合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的Ⅰ类适应证。

植入器械:MaximoⅡVRCCASE1

患者资料:女(妹妹),26岁,50kg。

就诊日期:年10月。

主诉:反复头晕1年余,突发黑矇1周。

现病史:患者缘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医院系统治疗。1周前休息时无明显出现黑矇,无头晕、头痛、头疼、视物模糊、天旋地转感,无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无失语、偏身肢体障碍,持续约半分钟后自行缓解。现为求进一步明确病因,门诊以“头晕黑矇查因”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良好,无明显体重改变,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急性传染病史,幼年曾接种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已多年未接受预防接种。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无疫水接触史,未到过疫区。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家族中有心脏猝死性疾病,31岁大哥1月前猝死,表姐发生猝死,母亲因室颤植入ICD。

用药史:无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18次/分,血压/66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均称。精神状态良好。自动体位,面色红润,步态稳健,对答切题。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大小、形状正常。双眼睑无水肿、睑内翻、下垂、闭合障碍,双眼球无突出、凹陷,双眼球运动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肋间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视诊/触诊心尖波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cm,心前区无震颤或异常搏动,无心包摩擦感。心律齐,未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振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及生殖器未查,脊柱生理性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及静脉曲张。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彩超:室间隔心尖段至左室侧壁心尖段可见一条索回声相连,提示左室假腱索。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TnT0.μg/L,CK-MB0.6μg/L,NT-proBNP33ng/L。

心功能分级:Ⅰ级。

初步诊断

病症:1、特发性心室颤动;2、遗传性心肌病;3、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4、室性早搏。

心脏电生理检查:RVA起搏可见逆传递减现象,呈中心性;CS90起搏可见前传递减现象,无跳跃或回波现象。RVAmsBurst刺激成功诱发室颤,持续发作,J电除颤转为正常心律。

危险评估:患者有黑矇史,家族有猝死疾病史,且电生理检查诱发室颤,并持续发作,为猝死预防高危患者。

诊疗策略:建议行ICD植入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MaximoⅡVRC美敦力)。

术前动态心电图: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预防心源性猝死。

case2

患者资料:男(哥哥),28岁,60kg。

就诊日期:年10月(与妹妹同一天)。

主诉:反复头晕、胸闷1年余。

现病史:患者缘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大汗,无腹痛、腹泻。无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未接受过系统诊治,现为求进一步明确病因,门诊以“心律失常”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良好,无明显体重改变,二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无疫水接触史,未到过疫区。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家族中有心脏猝死性疾病,31岁大哥1月前猝死,表姐发生猝死,母亲因室颤植入ICD,妹妹植入ICD。

用药史:无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7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体型为均称型。神智清楚,自动体位,面色红润,步态稳健,对答切题。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大小、形状正常。双眼睑无水肿、睑内翻、下垂、闭合障碍,双眼球无突出、凹陷,双眼球运动自如。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肋间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前区无隆起,视诊/触诊心尖波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1.0cm,搏动范围直径约为2cm,心前区无震颤或异常搏动,无心包摩擦感。心律齐,未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胆囊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振水声及血管杂音。肛门及生殖器未查,脊柱生理性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及静脉曲张。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心脏彩超:PW、CW及CDFI:各瓣口呈层流,流速正常,探及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频谱。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TnT0.μg/L,CK-MB1.0μg/L,NT-proBNP34ng/L。

心功能分级:Ⅰ级。

初步诊断

病症:1、遗传性心肌病;2、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

心脏电生理检查: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性心脏病倾向,行电生理检查。术中:RVA起搏可见逆传递减现象,呈中心性;CS90起搏可见前传递减现象,无跳跃或回波现象。RVAmsBurst诱发出短阵室颤,可自行终止,重复性较差。

危险评估:患者有头晕史一年,且电生理检查诱发短阵室颤,虽可自行终止,但鉴于患者家族有猝死疾病史,亦为猝死高危患者。

诊疗策略:建议选择行ICD植入术,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MaximoⅡVRC美敦力)。

术前动态心电图: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预防心源性猝死。

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入院第四天(两者同一天行ICD植入术)。

手术过程(一):两例患者均经静脉放置右室除颤电极导线,导线位置:均为心尖部。

手术过程(二):导线电学参数

手术过程(三):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囊袋部位:左侧锁骨下。

诊断/识别/治疗参数:两个case均植入MaximoⅡVRC单腔ICD,参数均设置如下:

ICD疗法简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功能,能够在几秒钟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医师介绍

宋旭东,医学博士,南方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专业领域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冠心病介入手术以及心理衰竭器械治疗。曾至美国德州医学中心(TMC)学习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熟悉心血管疾病科研工作,已主持广东省科研基金三项,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如何治疗皮肤白癜风
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yy/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