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置入装置感染:预防为先
bella教授指出,结构性心脏病所致室速行导管消融安全、可行,其可通过一系列基质改良来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北京大学人民心脏中心李学斌教授
室性心律失常论坛——室速导管消融
此外,根据欧洲心律学会最新调查,43%调查对象期望到2015年可实现大部分起搏器和全部icd的远程监测随访,只有7%调查对象认为无需远程监测由此,远程监测必将成为实现心律置入装置获益最大化的保护神
电极导线拔除术已成为电极处理的重要方法电极导线拔除的ⅰ类适应证:(1)cied感染、电极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囊袋感染患者应完全拔除cied和电极;(3)瓣膜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即使无电极或cied感染证据,仍需完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全拔除cied和电极;(4)革兰阳性菌菌血症患者,cied和电极完全拔除
远程监测:心律置入装置管理所需
左心耳堵闭术器械干预在房颤治疗中也有一定作用protectaf研究显示,左心耳堵闭术与华法林的疗效相当2012年esc指南推荐:高卒中风险、抗凝禁忌的房颤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ⅱb,b);接受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应同时左心耳切除(ⅱb,c)
对于大多数cied感染的患者,不建议行保守治疗,以避免导致新的并发症某些特殊病例可采取抗生素治疗而不移除感染系统,但比较少见
心率置入装置感染论坛
bella教授提出,患者入院时应根据循环状态、室速的血液动力学、心律失常表现形式(电风暴或持续性室速)、共病等进行临床风险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法控制、心输出量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持续性、反复性室速患者属于高危,该类患者应直接进入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和(或)血液动力学支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可自行终止或由icd转复的反复性室速者属于低危,该类患者应进入心律失常中心接受特定治疗,经过适当临床评估后行择期导管消融
李教授介绍了即将出台的“心脏置入装置感染与处理共识2013”的主要内容他指出在心血管置入电子装置(cied)置入前后及期间,预防性抗菌治疗能减少感染,故应以预防为先
结构性心脏病室速消融安全、可行
sutton教授报告,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开始通过电话远程监测收集心律置入装置的工作参数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数据传输等问题基本解什么是室性心律失常决,心律置入装置逐年增多导致远程监测的临床需求日益凸显2011年,百多力使用无线通讯实现遥测技术在持续监控心律置入装置工作状态同时实时监测疾病进展
吴教授指出,导管消融主要适用于icd术后反复发作的室速或电风暴,及icd术前或术后预防性治疗其可延迟icd放电时间,减少电风暴、室速/室颤负荷、icd放电,降低电风暴发作患者心脏性猝死风险
cied感染根据感染发生时间可分为早期(24个月)感染根据感染程度可分为囊袋浅表皮肤感染、囊袋感染、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电极导线、心腔内及心脏瓣膜赘生物)
现阶段,远程监测虽广泛应用,但远未普及sutton教授指出,缺乏医保报销、担心庞大患者数据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等均是限制远程监测推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广的重要原因在中国,接受起搏器、icd治疗患者中仅1.7%和14.2%接受无线远程监测,经济考虑成为制约远程监测普及的关键桎梏然而事实上,远程监测还可大幅减少患者到随访交通费用等额外支出
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paolo della bella教授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richard sutton教授
广东省人民心内科吴书林教授
导管消融可减少icd后室速反复发作
美敦力公司sprint fidelis除颤导线事件表明,carelink远程监测系统配合导线报警可有效评估除颤导线故障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远程监测益处,但监测结果有效性仍存争议,虽已成功实现大量数据的准时传输,但数据的处理仍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