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ldquo中国心梗救治日r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对于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早识别、早呼救、早确诊、早救治十分关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影响救治效果。遇到疑似症状时,要牢记“两个”——一是“有胸痛,要拨打”;二是提醒所有人争取“黄金分钟”。

“中国心梗救治日”公益宣传片

12种心梗早期预警信号要知晓

胸痛是心梗的最常见表现。除此之外,心梗还有很多种其他症状或体征。了解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征象对尽早救治至关重要。

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人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个体差异。有些心梗起病并不是像暴风骤雨那样,而是慢慢出现的,因此不会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戏剧性的表现。有时,当心梗来临时,患者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有些再发心梗患者的临床表现也跟第一次发病不一样。

1

胸部不适

可能是胸痛、胸部胀满感或者压迫感等,症状通常持续超过数分钟,可能会缓解然后再次出现症状;可放射至手臂、背部或头颈部。女性和男性一样,胸痛是最主要的心梗症状,但女性比男性更常出现恶心、气短和下颌疼痛等其他症状。

2

其他部位疼痛

很多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症状是从胸部开始,然后蔓延到肩部、手臂、肘部、背部、颈部、下颌部或腹部。但有些患者可能没有胸痛,而仅有其他部位的疼痛,或者疼痛部位发生变化。例如下颌疼痛、牙痛和头痛等。

3

气短

气短、喘息也是心梗发作时的常见症状。气短可发生在心梗前或发作期间,有时与其他心梗症状相关,可不伴胸痛。

4

恶心

恶心是心梗的非常见症状,有时可伴有呃逆、呕吐,有时患者会描述为“消化不良”或者像感冒了一样。女性比男性更常报告这种不典型心梗症状。

5

呕吐

恶心加重,可能出现呕吐。

6

上腹部不适

这种腹部不适可能是沉重感,而不是尖锐的疼痛,往往持续数分钟以上,可不伴胸痛。

7

出汗

全身冷汗淋漓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梗死症状。

8

烧心,嗳气

如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进食没有关系,而与劳累、情绪变化有关系,且平时没有真正的胃病史,这时应注意是否有心梗的可能。

9

咳嗽

持续的咳嗽或喘鸣可能是心力衰竭、肺水肿。某些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咳血痰。

10

水肿

心力衰竭可有体液潴留,导致肢体水肿和体重突然增加,通常表现为足部、脚踝、下肢或者腹部水肿;有时会伴食欲不振。

11

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有的患者描述为疲劳,虚弱感,头晕,伴或不伴晕厥;有些感到焦虑或恐慌。

12

无症状

大约1/4的心梗为沉默型,没有胸痛或新发症状,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心梗同样是致命的,患者可能突发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不可掉以轻心。

构筑心脏健康防线打造全国救治网络——“中国心梗救治日”主题活动开启

年11月20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人民网共同主办,由天士力控股集团、阿斯利康中国和安进公司支持的“心梗救治日”活动在北京举办。此次活动以“中国心梗救治日”为契机,助力国家卫健委“胸痛中心项目”和中国医师协会“溶·会贯通”项目落地,推动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区域网络救治体系,普及和提高胸痛中心诊疗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进而惠及基层亿万患者。

“心梗救治日”活动现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人民网人民健康董事长孙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联络处包晗处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著名主持人、朗诵艺术家陈铎,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北京市胸痛中心联盟主席刘惠亮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闫希军,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吴迺峰,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吴丹勇,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部负责人赖明隆先生等领导和嘉宾,以及多位来自全国的院前急救及临床专家与媒体记者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王毅致辞

王毅在致辞中表示,胸痛中心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急性心梗救治的医疗服务水平,有效缩医院,从医院到接受治疗的总时长,显著提升了心肌梗死的救治效率。在继续推动胸痛中心建设基础之上,要进一步加大关于心血管疾病胸痛相关的健康宣教,通过多种媒体、多种途径,传播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逐步提高群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防护。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致辞

张雁灵在致辞中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掌握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专家、企业、社会组织、媒体要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特别要发挥十万名心内科医生专家的作用,当老师,当种子,培养更多的人。

“防治心梗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先进、更有效。科学,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规范,就是要纠正和防止那些不正确的方法,特别要防止一些伪科学贻误病情。”张雁灵指出,心梗救治是健康中国的一部分,这项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地区、面向贫困地区、面向重点人群。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心梗救治的生命链,共同推进心梗救治项目,提升救治率,降低死亡率。

李宗浩在致辞中指出,规范培训和科学普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CPR和AED的正确使用可以使心脏猝死的现场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李宗浩希望,通过科学、规范掌握心肺复苏与心脏除颤技术,使我国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由不到1%,提升至10%-15%。

“请权威专家做科普,用权威平台来传播。这是人民好医生的成功做法,而这个做法也延续到心梗救治的公益活动中来。”孙海峰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心梗救治日”活动有三层意义:第一,专家讲科普,用这种形式把专业的实用的救治方法送到百姓的身边;第二,权威平台巧传播,用这种途径把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有效的方式传播出去;第三,聚各界坦诚交流,用这种视角超越种种局限,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

面对心梗疾病的高发、突发、并发、复发的严峻形势,以及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巨大风险,吴迺峰在致辞中强调,不但要建立全覆盖的救治体系,更要关口前移。从提前预防、病后管理,到院前自救、院内急救,再到预后康复,还有大量需要填补的工作空间。吴迺峰希望,通过“心梗救治日”活动,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树立一种责任,实施一些预防,掌握一点技能,保持一份警惕,为他人也为自己,让血管保持畅通,让心脏永享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发表主题演讲

葛均波在《牢记两个,心梗时刻能救命》主题演讲中介绍说,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年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心梗救治日”。

“”有两个寓意: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即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分钟”,即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主持人、朗诵艺术家陈铎现场朗诵

陈铎现场朗诵了《拥有一颗健康年轻的心》,告诉大家,拥有了心的健康,就获得了新的活力,要一起关爱心脏、一起健康生活、一起活力运动、一起体验美好。

现场播放的《生命之托》纪实短片真实记录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案例,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为口号,展现了各地“胸痛中心”将院前溶栓和院内介入手术相结合,从死神手中成功抢救患者生命的感人故事。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发布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心肌梗死救治微电影大赛获奖名单

随后,霍勇发布了第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心肌梗死救治微电影大赛20部获奖作品的名单。霍勇希望,通过微电影大赛这种形式增强医患互动,也希望在今年的心梗救治日活动中拓展医患互动环节,使心梗救治流程更加流畅、使生命救治链更加高效、使心梗救治效果明显提升。

邓利强以《互信互爱,医患共赢》为题发表演讲,用案例从法律角度阐述了信任医生就是给生命机会和尊医重卫、医患共赢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心梗救治争分夺秒,医患双方的理解和支持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在慢病管理和患教的过程中,逐步让社会公众接受。互信就一定能共赢,只要医患之间互帮互爱,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

在葛均波院士和霍勇教授的组织下,全国各胸痛中心联盟25个地区分会场,包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云南、黑龙江、湖南、山东、新疆、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福建、贵州、广东、青海、四川、宁夏,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加入现场,与北京主会场互动,近百位心脏科专家和健康教育界人士参与,介绍各地心梗救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心梗救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在现场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见证下,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发布,这份地图覆盖31个省市的家胸痛中心。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任何心梗症状,应立即拔打急救电话,患者家属可以按图索骥,选择前往地图中就近具有救治能力的胸痛中心及时救治。

最后,在全体专家、领导的带领下,现场集体发出“”最强音全民倡议——心梗救治,生命相托;争分夺秒,跑赢死神;医患互信,救心安心。心梗时,我的生命,你做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yy/15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