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心率失常病人的护理
采分点必背
采分点1: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产生冲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传导,最终到达心房与心室而产生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
采分点2: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采分点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其冲动产生的频率是60~次/分。
采分点4: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侧置,PR期间0.12~0.20秒。
采分点5:窦性心动过速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
采分点6: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发窦性心律不齐。
采分点7:窦性心动过缓因心率过慢而出现症状者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
采分点8: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P-P或R-R间隔长短不一,相差0.12秒以上。
采分点9:期前收缩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
采分点10: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期前收缩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期前收缩。
采分点11: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缩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采分点12: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与前一个p波无相关;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采分点13:偶发期前收缩大多无症状,可有心悸或感到1次心跳加重或有心跳暂停感。
采分点14:对症状明显、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β阻滞剂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等。
采分点15: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苯妥英钠治疗。
采分点16:心房颤动常发生于器官性心脏病病人,也可见健康人情绪激动、手术后、急性酒精中毒、运动后。
采分点17: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频率一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隔完全不规则,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次/分。
采分点18:心房颤动心室率极快者次/分者,可因心排血量降低而发生晕厥、急性肺水肿、心绞痛或休克。
采分点19:心房颤动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率绝对不规则。
采分点20:心房颤动急性期应首选电复律治疗。
采分点21:心房颤动病人若心率快,且发作时间长,可用洋地黄减慢心室率。
采分点22:对持续性房颤病人,如有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指征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或药物复率。
采分点23: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内心肌纤维发生快而微弱的,不胁调的乱颤,心室完全丧失射血能力,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相当于心室停博。
采分点24:心室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疾病危重病人临终前发生心律失常。
采分点25:心室动的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完全无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形状、频率、振幅高低各异。
采分点26:发生心室颤动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进行胸外心按压和人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采分点27: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应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入侧。
今日荐读
点击下方图片,看趣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