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法”造福心律失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明龙教授很喜欢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来解释心脏疾病,“人的心脏也一样,也有点火装置与电路系统,点火装置就是心脏自发的电活动。与心脏不同的是,汽车发动只要一次点火就行了,而心脏每次运动都需要点一次‘火’,我们查心电图主要看的就是心脏的点火装置与电路系统好不好。正常情况下,这种电活动很有规律;如果电活动没有规律,心脏的跳动就没规律,医学上就叫心律失常,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如心悸、气促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克星”“因病卧床心房纤颤,射频导管疗疾患,六年之恙竟消融,体安神爽堪如愿,德术双馨令人赞叹,耳闻怎比亲经见,医德领先未蹉跎,口碑胜过评功宴。”陈明龙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患者葛建亚赠送的“踏莎行.射频消融术后感”书匾,其实,像葛建亚这样经陈明龙之手解除疾患、充满感激的患者还有很多很多。年,安徽少年小安在又一次疾病发作后医院,这位小患者同时患有心动过缓、心脏停跳、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复杂病症十几年,病情频繁发作,生命已经岌岌可危。陈明龙接诊后明确:这种在医学上被叫做Lenegre-Lev氏病的病症,发生率非常低,目前全世界仅报道过十几例。根据病史记录,小安在3岁时就开始出现心跳过缓症状,到5岁时心脏开始经常停跳,为维持生命,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装上心脏起搏器。可5岁之后,孩子又反复发作心动过速伴有晕厥。小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心脏停跳的病症,又有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症,这时“慢”时“快”的心跳折磨得他的心脏不堪重负。为了治疗心跳过缓,年王安又更换了心脏双腔起搏器。但起搏器只能缓解心动过缓,对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没有任何作用。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王安发病频率越来越高,生命危在旦夕。陈明龙教授知道,药物治疗对这位少年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已经不起作用了,第二种方法就是安装除颤器,当发生心动过速时,除颤器可以帮助中止这种危及生命的心动过速。但除颤器的缺点是寿命只有5年,要反复更换,而且价格不菲,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而言,即使他活到65岁,还有50年,也要更换10次以上,需要百万元以上。并且,对于发病频率高的患者,当除颤器频繁除颤放电时患者会痛苦不堪、生不如死;为此小安的家人始终下不了决心。第三种根治性的办法就是导管射频消融,可这种手术难度很大。首先因为心脏上的“电路”是隐匿难见的,每一例室性心动过速其病理机制都不一样,不一定能准确认识,因此也很难确定关键部位进行射频消融;其次,此病可能起源于心肌内,也可能源于心脏外膜面,如果仅从心脏里面去进行消融,能量很难达到病灶点。对心脏科医生们来说,每一次射频消融手术都相当于一次极为复杂的数学题的解答过程,思路对了,问题能迎刃而解;思路不对,则只能宣告手术失败。但孩子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陈明龙教授决定:顶着风险也要为挽救孩子生命进行手术!陈明龙教授凭借着对“心脏电路”变化敏锐的洞察力与丰富的手术经验,发现这是一个弥漫性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此病症会出现多个层面的传导阻滞,在传导阻滞的基础上,又容易介导多种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弄清了病理机制,确定了正确的手术方案,一切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手术中,他们不仅解决了小患者目前的心动过速,为了防患于未然,还破坏了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的维持基质,积极预防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心动过速。“我永远忘不了手术前病人在手术台上那种眼神,太深刻了,病人的表情极其复杂,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强烈的求生欲望并存,还夹杂着几分对术后的害怕。”陈明龙教授动容地说。这位手术台上的病人就是26岁的小赵。“活着真是太幸福了!术后在手术台上醒来,感觉自己正常了,那时我就开始畅想美好的生活了。”年5月,小赵成功手术后开心地向笔者描述着他术后的感受。这个同时患有9种室速、反复濒临死亡的患者,在家族中先后有7人死于室性心动过速的阴影下,在室速反复发作和除颤仪频繁放电的痛苦下经受着死神的威胁和疾病的煎熬,医院后,终于被陈明龙教授等手术小组专家们运用最新的“心脏内外联合夹击射频消融”新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手术。造福广大患者的“南京方法”今天,当每一例复杂心律失常手术成功后,手术组的医生、护士,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一起激动地鼓掌,感受着那份生命的喜悦时,我们也许想象不到陈明龙教授和他的手术团队长时间背着沉重的铅衣、浑身湿漉漉地在手术台上一次又一次探寻,手术后一遍又一遍研究的艰难过程。“早期对心律失常的疾病机理认识不足,治疗非常艰苦,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操作流程,也没有规范;仪器操作很复杂,三维动画需要脑子里有足够的思索空间,治疗有时是漫无目的,或者只是凭直觉,而每一次或成功或失败的手术都常常让人困惑: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失败了也不知道为何失败。”至今,陈明龙教授提起这些,你仍然能感受到他当初的那一份困惑和凝重。“但我们不能等啊,不然,那么多复杂的病患怎么办?复杂心律失常病种怎么办?!”平时手术中,陈明龙教授会多想一些遇到的问题,观察一些特殊现象,他们一边做手术,一边思考,一边录取术中参数,想用数据的记录进行解释。每做一例手术耗时3-4个小时之久,而术后花费的时间则更长,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手术录像,查看手术中三维标测系统中的各项参数,认真讨论,共同研究,点点滴滴地积累,总结基本规律。生物电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通过参数对比、推理与斟酌,他们终于找到了疾病发生的电生理机制,找到了可以用参数来定义的手术依据,并根据相应的参数对每一个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最终,陈明龙教授团队建立了一套规范,在心律失常领域创建了临床特色,并介绍推广出去,解决了许多病人的问题。这种方法被称为“南京方法”。经过艰苦的摸索,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他们建立的“应用三维标测技术成功指导常规消融失败的右侧游离壁旁路”新的介入
治疗方法,包括近年来对慢性房颤的独特的消融方法成为全国同行们公认的“南京方法”。他们首先在国际上报道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升主动脉的房性心动过速。在导管消融手术过程中,陈明龙教授发现有些内膜面消融没有成功的心律失常是起源于心脏外膜面的。一位患有扩张型心肌病、持续性室速、终末期心衰的患者,经过心内科多年精心治疗,室速仍然难以根治,病情继续恶化,后来发现这位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外膜,而心脏外膜面的心律失常通过导管消融的方法是无法到达病灶的,只有开胸进行心外膜消融去除室性心动过速,才有延缓患者病情进展的希望。难题摆在了心内、外科、麻醉科专家的面前,陈明龙教授和相关科室专家们迎难而上,经过跨科专家们的通力合作,国内首例开胸心外膜标测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医院成功开展,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救治。这支内外科结合的队伍就这样精诚协作,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心内、外科联合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待克的最后一座堡垒,他们通过导管消融策略的创新,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成功治疗多例复杂室速患者。赢得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同时也赢得了多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的举办权。在年医院人才与科技大会上,陈明龙教授站在主席台上和与会专家侃侃而谈,分享着自己创造性的经验:“心房扑动”是心脏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而心脏外科手术后也可发生心房扑动。但这两类病人的心房扑动发生机制是一样的吗?病人的基本情况不一样,引起心房扑动的前提基础也是不一样的。于是,陈明龙教授带着大家在做手术的时候反复观察,再把相关数据记录下来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外科手术后的房扑跟他们的手术切口有关系,而内科的房扑是与局部的解剖结构相关。于是,陈明龙教授拿着示意图去找外科专家,问他们,手术切口能不能改变?改变后对患者有没有影响?得到外科专家“可以变,改变后不影响患者”的回答后,陈明龙教授和胸外科专家合作,通过例病例随机进行传统切口和改良切口术后的5年跟踪,比较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终提出外科手术切口新标准,这项技术的改进给外科医生提出了有益的指导,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根据此项研究结果,陈明龙教授又想到一些跟手术切口相关的新技法。陈明龙教授想,如果通过心脏内科医生临床观察得来的思路,去改变外科医生的手术切口,造福于患者,这应该是对临床上的一大贡献。他们关于常规手术方法失败的“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方法,其文章在国际刊物发表后,文章内容被国际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最权威的《Brawnward心血管病学》一书引用,这一研究成果还被美国和欧洲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指南》引用三次以上。陈明龙教授带领的心律失常团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有着一定影响,得益于他的敢想敢做。“临床研究往往是以发现问题开始的,如何发现问题呢?就是你一定要在一线。你不在一线去做手术、你不在一线去管病人、不在一线和患者密切接触,你是不会发现临床问题的。”陈明龙教授那里,时常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张张会诊单,上海、杭州的,福州、广州的,南昌、合肥的……陈明龙教授在海外演示指导手术一步步登上国际舞台从年开始,陈明龙教授就先后在德国汉堡St.Georg心脏中心、法国波尔多心脏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中心以及美医院进修学习过,而出国学习的过程,对陈明龙教授来说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年初,陈明龙教授到德国汉堡St.Georg医院心脏中心学习了两个月,很快掌握了心房颤动治疗的新方法。年3月份,心脏科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三维导航下左心房线型消融术”培训班,使房颤导管消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年底,陈明龙教授到法国波尔多心脏中心学习,一方面看人家怎么做心律失常手术,一方面看人家怎样做这方面的研究。在哪里,陈明龙教授结识了国际一流心脏中心的大牌专家,从他们哪里学习临床研究的路径。他发现法国人做事严谨,不图手术快慢,而是录取各种数据,陈明龙教授很快拟定了自己的临床研究思路,并逐步开展起来,从此重视数据的积累,从技术跟进走向技术成熟,在法国,他便总结了两篇文章,并在回国后发表。年,陈明龙教授第三次出国学习,是到美国德克萨斯心脏中心,他一方面观摩交流,一方面总结前期研究,五个月中写成5篇论文,并陆续发表出来,这些文章对国内同道和其他医生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而年,陈明龙教授到在全球专业领域顶级水平医院学习的这一次,被他幽默地称为“傍上了大腕”。这次学习,也是陈明龙教授感到最艰苦的一次。时间是短短的三周,房子不好租,也没有条件住在高级酒店,于是他找了一家低价宾馆。住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吃饭却只能将就,一个电饭锅、一只碗、一双筷子,解决他的一日三餐,什么东西买回来都是用电饭锅煮一煮吃。但是,短短的三周时间内,他就总结出两篇文章,并且精心做了一个讲课的幻灯,他在这个幻灯上花费的心思和心血远远超过了自己博士生论文答辩的心思和心血。不过,令陈明龙教授高兴的是,这个幻灯也使他获得了最圆满的结果,因为他说服美国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联合研究。学习期间,陈明龙教授想,我怎样才能打动这个世界顶级医疗中心的大专家们呢?必须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最经典最精彩的治疗病例。于是在手术间歇期间,陈明龙教授有意识针对台上的手术引出话题,告诉美国专家,这种情况下,你们就结束手术还不够,应该更进一步地往下做,让病人获得最大的收益;类似的病例,医院还有不同的策略来进一步完善手术。这样一说,美国专家们不禁好奇起来,于是,陈明龙教授就打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手术幻灯放给他们看。看我们的手术,我们的数据,我们的结果,把他们引向我们的研究思路。果然,这一看立即就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这一看就让大教授做出了一个决定:让陈明龙教授在大早会上介绍有关这类手术的相关工作和研究结果。陈明龙教授终于有了和外国顶级专家平等交流的机会。这次,他讲解了两个病例,一个是内外科杂交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一个是射频消融治疗突发性传导系统病变伴顽固性室速;在讲解过程中,陈明龙教授将他精心准备的二十几份图示一一分析给美国同行们听,在会的人看到这些表达精准的幻灯片佩服不已,尤其是其中“室速时H-V分离”和”介导束支大折返性室速时V-H跳跃现象”这两幅幻灯片。为了这两张幻灯,陈明龙教授足足花了两个小时,他在图示上标上了一个个箭头,将病症的特征精准地描述出来,展示给在场的专家们;可能这是世界上不可复制的两幅教学幻灯片了,它告诉专家们,这种病就是这种现象,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正是这次长达半个小时的演示讲解让国外大专家看到了我们研究的现状,也看到了我们雄厚的实力。也正是这次介绍,陈明龙教授赢得了这些美国专家的赞誉,医院联合进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研究的合作项目。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派3名医生参加手术演示,陈明龙就是其中一位,演示环节取得预期成效。年,在韩国召开的亚太会议上,陈明龙又应邀和国际上其他三位著名专家共同主持来自全球五大心脏中心的手术现场直播,并担任现场手术的点评及讲解工作。光阴荏苒,已取得累累硕果的陈明龙,依然在医学殿堂里不断摸索、攀登,并致力于将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播出去,造福更多患者。陈明龙教授手术中本文原载于.10《中国卫生人才》责任编辑/周宁人供稿/成运芬
白癜风的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yy/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