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作时,心房规律的电活动和机械收缩消失,代之以快速而无序的心房电活动,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心排血比窦性时减少达25%或更多,此外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继而引起心室收缩极不规则。
房颤症状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房室传导正常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心室率大多在~次/分。部分病史长的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通常在次/分以下,而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经旁道前传时的心室率常大于次/分,甚至超过次/分而导致室颤。房颤发作心室率较快时,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并存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至诱发急性肺水肿(如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室率不快时症状常较轻微,患者有心悸、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等不适。老年患者由于房室结传导能力下降,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常较慢,因此老年人多于体检或脑卒中时发现房颤,平时并无特殊症状。
本文主要介绍“心房颤动的诊断、临床危害和处理”,课件原版由首都医院马长生教授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