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一、定义:
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又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二、组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
心脏位于胸腔内,在隔以上居二肺之间,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其大小相当于本人拳头。
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肌性泵)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大动脉、中小动脉、毛细血管、微小静脉、中静脉、上下腔静脉,心脏和血管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流动。
三、循环路线:
血液循环又分为相互连接的两部分即: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式同时进行的,是血液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连接心房的血管称静脉,故连接左心房的肺静脉装的是动脉血,连接心室的血管称动脉,故连接右心室的肺动脉装的静脉血)。详见附录:人体血液微循环图
微循环
微循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由微循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血液流变学三大部分组成。它是利用微循环的理论与技术直接观测人体微循环的变化。
一、微循环定义
微循环是循环系统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脏器的组成部分,是指血液由微动脉流经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微静脉的循环。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称为微循环。
二、微循环生理特点
1、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2、血管很长,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结起来约为9.6万公里,可以绕赤道周径二周半;3、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慢0.4——1毫米/秒;4、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1%厚度;5、数量众多,全身约有多亿根。
三、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向组织送氧气和养料,同时也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还具有信息传递和能量传递的功能。人体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得,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四、微循环与疾病
微循环是生命最基本的保证。人体额任何器官,任何部位都必须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好像灌溉秧田的水渠堵塞,秧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时机体产生疾病和早衰、早逝的直接原因。前苏联一位著名医学家说:“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识到没意识到,你所治疗的每一种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就极易发生故障,而一旦微循环发生了障碍,微血流中的水份或有形物质渗出即出现水肿,微循环周围的感觉末梢受其影响而感觉局部的酸痛、麻木、发冷;局部组织得不到新鲜的血液供应,会缺氧,缺乏营养物质而处于病理状态;局部也会因为代谢产物不能清除而刺激末梢感觉疼痛。微循环障碍的核心理论是:血气不足----不同的器官、组织缺血----功能受障----加重血气不足----产生不同的常见病、慢性病。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低,健康状况就一天天恶化,最终走向死亡;相反的,如血气能量一天比一天高,健康状况就一天天好转,终至痊愈。
微循环障碍所引发的常见疾病:
系统/器官常见病血液循环系统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静脉曲张。呼吸系统慢性咽喉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运动系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背痛、四肢寒冷。消化系统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胆囊炎、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痔疮生殖、泌尿系统肾炎、膀胱炎、痛经、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前列腺炎、性功能低下。内分泌系统肥胖、糖尿病。皮肤皮肤瘙痒、黄褐斑、黑斑、雀斑、皱坟、冻疮。改善微循环仅仅是针对发病中的一个环节起作用,对某些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医治百病。
甲襞微循环
一、观察人体微循环
目前虽然观察人体微循环的部位有十余个,但最常用并且能代表全身微循环状态的主要是甲襞和眼球结膜两个部位。其中甲襞是观测人体微循环状态的最好窗口。因为甲襞是覆盖在手指甲根部的皮肤皱褶。其表皮薄,透光性好,微血管表浅。上皮下为真皮乳头,每个乳头内一般有一支毛细胞血管走向表皮,逐渐与表皮平行,在显微镜下容易看见。此外,观察手指甲襞十分方便。因此,甲襞便成为临床微循环观察最常用部位。
二、甲襞微循环的基本知识
甲襞是覆盖在指甲根部位的皮肤皱折。甲襞表面为鳞状上皮覆盖,其中有皮肤真皮突起形成的乳头,每一乳头区一般有1-3支毛细血管,此毛细管呈袢状,因此称其为毛细血管袢。毛细血管袢由较细的输入支,袢顶和较粗的输出支组成,正常大多呈“发夹”状。血流从输入支基底部流入,经袢顶从输出支基底部流出。流入毛细血管输入支的血流来自细动脉,回收输出支血液的是细动脉。
三、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方法
1、仪器、设备
进行人体甲襞微循环检查需要以下主要仪器:1)、显微镜:微循环专用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或普通显微镜均可选用,常用倍数为40—;2)、光源:要求照度好,聚光好,温度低的光源,光源产生的温度不宜超过体温为宜;3)、目镜测微尺:选用刻度细的,使用前必须经过标准核对;4)、照相、录像设备:显微镜可连接照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及检测器;5)、固定托架:宜保持手臂姿势自然,并与心脏同高,减少手指颤动。有条件还可配置光点扫描仪血流测速仪或微循环多参数仪。
2、检测条件
1)检查室温度和温度应保持相对恒定,检查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70%左右;2)、受检查者一般取坐位,手的高度应与心脏同高;3)、备石蜡油或香柏油,在甲襞皮肤处滴1-2滴。、检查一般应在上午或下午,复查最好在同一时间。
3、检查对象
1)、检查前一小时避免激烈活动或重体力劳动。2)、检查前休息15—30分钟。3)、检查前禁服对心血管有影响的药物。4)、检查前一小时不吸烟、不洗手、不吃东西。5)、注意女同志经期时的影响。
四、甲襞微循环的观测指标
有三态:毛细血管形态,毛细血管流态,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形态:
1)、管袢清晰度:管袢清晰度是镜下观察甲襞毛细血管不可缺少的指标。甲襞是手指远端的皮肤,由于职业或工作的原因(如搬运工人、清洗工人等),经常接受不同刺激,引起表皮增生,角化层增厚,皮肤粗糙,致使表皮透光性减退,造成管袢模糊不清,约4.1-10%正常人的管袢模糊。正常人甲襞毛细血管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管袢清晰可见。异常状态:排列紊乱,管袢模糊。2)、管袢数:微循环检测中,管袢数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远心端第一排血管袢中部1/2以上为管袢计数区,低于此线者不计,模糊不清者不计,计数时不应改变焦距,以免将不同深度的另一排管袢计入。计数每毫米内的管袢数,取三个视野的平均值;凡1mm内的所有管袢数均应计入。正常值:8-10(7-9)根/视野(第一排)异常:A、袢增多:缺氧、慢性肺心病。B、袢减少:血压下降,循环血量不足。末梢血管收缩(细动脉收缩)感染性休克等。3)、管径:测量部位为血管袢的中部,要避开节段性扩张或收缩处。正常人输入枝与输出枝之比为:1.5-2。正常值:输入值—11±mm 输出值—14±3mm 袢顶—15±3mm异常:A、管径增宽:高血压及冠心病(早期)袢细长,部分病例输出枝扩张。高血压、冠心病伴有高脂血症,血流粘度增加,输出枝,特别是袢顶增宽。B、管径变窄: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由于动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阻力增加,管袢特别是输入枝管径明显变窄。血压低,房间隔缺血,严重贫血。(因血液灌流量减少,管袢变细)4)、管袢形态正常的管袢形态为发夹型(∩)、交叉型和畸形,三者比例为6:3:1。异常:交叉型及畸形增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心肌梗塞(95%异性管袢)5)管袢长度:测量受观察角度,手指的位置、照明等影响较大。正常:2—5CM。异常:A超长:小动脉硬化,家族高血压史,部分高血压病人(由于局部血液灌流量大,血流受阻所致)B、缩短、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水肿、休克。
2、毛细血管流态:
1)、流速:线流、线粒流、粒线流、粒流、粒缓流、粒摆流、停滞。①线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无颗粒感(如塑料带)②线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条状,稍有颗粒感(绸带状)③粒线流:血流较快,连续呈线,有明显颗粒感(布带状)④粒流:血流较快,如泥沙流(麻袋状)⑤粒缓流:血流呈泥沙状,连续缓慢流动。⑥粒摆流:血流呈泥沙状,前后摆动,仍能向前流动。⑦停滞:血流停止不动。A、流速增快:生理上:活动、兴奋时。B、流速减慢:由于毛细血管阻力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减慢。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低血压,失学、休克。此外,脱水过度、疲劳也见。2)、血管运动性:血管自发地出现周期性的管径变化或流速变化的现象。3)、红细胞聚集:红细胞间相互附着的现象。(由于红细胞膜上电荷,胶体性质改变及血流速度缓慢造成)分轻度、中度、重度。①轻度:血流不呈线条状,失去光滑,数个红细胞聚集在一起,混杂流动,有明显颗粒感。②中度:红细胞聚集团块较大,互相间聚集较密切,血流除有明显颗粒外,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细胞聚集颗粒。③重度:十余个或数十个红细胞聚集成团块,密度较大,外形不规则,大小不等和血浆分离现象。提示:有感染形病症,糖尿病、肿瘤、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等。4)、微粒体:包括白色微栓,血小板聚集栓子,红细胞纤维蛋白,内皮细胞。①白细胞数:在管袢流动的血液中可见小的白色球状物闪烁而过称为白细胞。检测意义不大,只有极少或极度增多时,可反映机体大致情况。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增多——可能正患感染性疾病。②白微栓:由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粘附聚集而成。白微栓的诊断:A、出现在乳头下静脉丛或明显舒张的输入枝输出枝。B、栓体大,比白细胞大3-10倍。C、形状不规则。D、明显挤涨管袢,在乳头下静脉管径漂浮而过。E、栓体不透明提示:血流粘稠度增高,反映机体处于高凝,有血管内栓塞状态,预示着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白血病等。5)、血色:皮肤微循环血液含氧量,判断组织供血情况。①过深:表示机体缺氧,肺心病、休克、窒息。②过浅:严重贫血。
3、毛细血管周围状态:
1)、毛细血管渗出:由于血管内血浆成分过量地通过血管壁积在微血管周围的现象。管袢周围间隙大、明亮、管袢模糊、长度缩短。提示:女性月经期。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严重感染、中毒、过敏、血管通透性亢进如水肿。2)、出血:红细胞游出血管外的现象,一般常见在袢顶呈点状、片状、帽状等等。正常:1-2根/视野。提示:中毒、感染、缺氧、变态反映性疾病。3)、乳头下静脉丛:指多个毛细血管管袢连接于西静脉而成。小儿与老人可见,但不扩张,体循环回流受阻可见扩张的乳头下静脉丛。提示:右心衰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疾患、泌尿等疾病,结缔组织病,大面积炎症等。4)、乳头:正常呈锯齿状、波浪形圆丘,每个乳头下有1-2根管袢。异常可出现波浪(锯齿)变浅—平直—消失(模糊)5)、汗腺导管,汗腺导管发亮,数量少,一个甲襞不超过2根,情绪紧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展时可增加。
五、检测微循环程序
首先必须明确测试之目的:是通过体验产品前后微循环的变化来验证产品的效果。(而不是用来诊断疾病的);有利于与顾客的沟通和增进信任度。1)、填表和一般检查:1、请逐项填写体验登记表(注意询问有无使用禁忌)。2、测试血压(注意规范操作)。3、手穴仪检查2)、询问:1、请问你查过微循环吗?2、检查的结果如何?3、你了解什么是微循环吗?4、您知道微循环出问题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吗?5、你相信改善微循环就会改善健康吗?(微循环正常与否决定着人的健康状态)照血液循环示意图,重点讲解微循环的定义、特点、功能。利用《微循环图谱》、《血液革命》、《人体管道铸型彩色图鉴》等书籍根据顾客知识层面酌情说明微循环状态与人体老化的关系。3)、告知客户:1、介绍微循环测试仪(开机)。2、左手无名指损伤小,便于观察,微循环测试对人体无副作用。3、测仪器旁边放一张正常管袢和异常管袢图,照图讲解。并请客户用正常管袢与自己所测试微循环情况作对比看有多少事正常的,自己的微循环到底怎么样。此点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受检查,不要使对方感到陌生和盲然,尽量使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视屏上,认真了解自己的微循环状况。4)、迅速找准测试部位:将左手无名指甲襞部分均匀涂抹香柏油。测试仪光源对准甲襞中下部,调准焦距,这样容易找到甲襞和管袢,沿着管袢将图像后退至无名指外侧缘夹角处。(在此过程中大体浏览管袢情况并给客户留下微循环的初步印象)。着重观察:1、血流速度及有无红细胞聚集;2、清晰度;3血管形态及数目;4、袢周状态。5)、测试中将管袢异常状态,经体验后近期容易改变的描画3-4处,以备体验后对比使用(描画和描述相结合,真实、完整反映微循环障碍情况)。A、流态方面,如粒流、停滞、充盈度不够。B、底色深、模糊、管袢清晰度差。C、边缘模糊、乳齿线平直。D、血色深、带帽管袢。E、轻度粘连。以上仅举几例,测试中根据经验可酌情选择。描画这些管袢时应定区位,并将相邻的较特殊的管袢一并画下,作标记物之用,有利于体验后查找对比。Ⅰ区/Ⅱ区/Ⅲ区/
甲襞分区:是为了体验前后的查找对比快捷、准确。6)、测试中多与客户交流、沟通、增强对方了解微循环的兴趣,并开始终用正常微循环的三态与对方微循环状况比较找出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流态方面)。并分析其对身体的危害(加速身体的老化,使生理性衰老提前表现为病理性衰老)。唯有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血流通畅之后才能带来老化症状的改善,延缓老化的步伐(引导参与体验)。分析客户微循环障碍主要谈2-3处即可,切忌不突出重点全面开花,以免使对方丧失信心,产生逆反心理和加重心理负担。7)、体验后的对比测试必须认真、细致、准确,改善后的情况做好记录,切忌第一天就告知几处改善,要选择重点情况分次告知,并分析微循环改善和产品的关系(为销售做好准备)。总之要使对方确实看到微循环的改善,才有助于实现销售。微循环测试时康佰店铺销售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我们必须巧借仪器的作用为销售服务。1、桥梁作用(与顾客沟通的工具)2、发现问题(发现对方微循环障碍重点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治疗白癜风的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