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如何处理?
医生常在出门诊时被问到:我有室性心律失常,能不能怀孕?对非专科医生,很难给患者明确的答复。
作者:梁远红
来源:医课室
妊娠的早、中、晚期有不同的生理特点
妊娠初期的生理特点:早孕反应等影响;自孕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受孕后心排血量即开始增加;心电图出现窦不齐、窦速及早搏等改变。
妊娠中期的生理特点:体液潴留更明显,血容量进一步增加,心率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加大,需氧量增加;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向左上移位,增加了心脏负担;容易保持折返性的心律失常,早搏引发心动过速,因此增加了孕妇心律失常的产生;妊娠中期妇女15.76%出现心电图改变。
妊娠晚期的生理特点:怀孕28周以后,血容量上升减少,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担不断加重,至32~34周达高峰,易触发室性心律失常。
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逐年增加;高龄产妇比例逐年增多;既往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可能因妊娠加重;电解质紊乱。
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内分泌改变及妊娠后情绪变化可促使心律失常发作;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腺苷受体敏感性增加;血管紧张素II能提高心肌细胞膜慢钙通道的通透性,加大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聚集,钙超负荷致使膜电位振荡,到达阈电位时即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
妊娠中多见室早,可在妊娠后首发,或在妊娠后症状加重;妊娠中新发室性心动过速(VT)等室性心律失常少见。多见于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扩大性或肥厚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和心肌炎等,也可见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长QT间期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
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对症状轻、无结构性心脏病者可不用药物医治;仅对有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医治,和/或电复律;或急诊剖宫产等非药物医治。
妊娠期室性早搏的处理
每分钟5次以下的室早,一般不会对机体造成影响;每分钟多于6次的频发早搏,可减少冠状动脉血流量达25%左右,减少脑循环血量8~12%,减少肾循环血流量8~10%;临床症状明显,或有心脏基础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或伴随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在积极处理原病发基础上必须给予医治。
妊娠期室速的处理
妊娠前即有症状的室性心动过速建议在妊娠前接受导管消融医治;妊娠期选择终止还是继续药物医治需权衡风险和获益;对妊娠合并短阵室速的患者,如无客观器质性心脏性证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斟酌为特发性室速者,可住院视察,没必要急于运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妊娠室速室颤的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及时用药物或电复律也是可取的;症状严重或血流动力学紊乱者需即刻电复律;室颤给予除颤医治。
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医治
第一需斟酌药物是不是具有致畸作用。由于先天性畸形通常在妊娠前3个月由药物毒性引发,在妊娠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给药。第二要斟酌药物对生长发育是不是有影响。在妊娠后3个月,抑制胎儿生长发育是药物医治的主要潜伏危险。若确切用药,必须注意其安全性,仔细评价风险/效益比,并给予迅速有效的最低剂量。FDA年起将妊娠期用药分为A、B、C、D、X5大类。其中B类唯一一种用于妊娠期,大部分为C类,D和X类被证明是有害而不用于妊娠期心律失常。
总而言之,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由多种因素引发,如体液因素和RAAS激活等引发触发、自律性增高和折返。医治触及母体和胎儿安全,既要
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白癜风好了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