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避免悲剧,论科学跑马的重要性

导语:近两年,国内呈现井喷式的马拉松热潮,却也频频发生悲剧。众所周知,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从近期发生的多起马拉松猝死事件来看,重视赛前体检筛查、参赛选手科学跑步、完善科学的急救保障体系等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赛前筛查

请注意,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加马拉松!赛前的体检筛查工作至关重要!如出具详细的体检报告、提交近期跑马成绩等,并加强严管。深马对参赛者身体状况的要求如下,有以下疾病患者不得参加比赛:

1、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

3、心肌炎和其他心脏病患者;

4、冠状动脉病患者和严重心律不齐者;

5、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糖尿病患者;

6、其它不适合运动的疾病患者。

马拉松赛的猝死,大部分是心脏问题,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室性心律失常管理与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其中就有涉及到筛查SCD(心源性猝死)家庭成员的主要方法。

二、科学跑步

什么人不宜参加长跑

近两周有感冒、腹泻和发热症状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肥胖、年龄过大、哮喘、骨关节病变等。

参加长跑比赛的基本条件

平时身体健康,有系统规律的长跑锻炼,体检合格,家族无遗传性心脏病史。

比赛5项基本准备

1,系统训练:

参加长跑比赛(尤其是马拉松),一定要有长跑训练的经历,这种训练应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在训练过程中应有专业的教练指导,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运动负荷,因此平时应提高长跑的能力。

对于一般人,如果平时没有训练或者训练达不到相应水平,在比赛中就容易出现体力透支和器官衰竭的现象。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心肺产生良好的适应后才能参与比赛。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平时训练时最好能监测自己的心率,按照心率来科学训练或者比赛,建议带上心率带或者能实时监测心率的手表。

2,进行健康评估:

定期进行系统的健康评估,特别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最好能做心血管疾病的筛查。

3,赛前饮食:

饮食应该包括含糖量高,易于消化吸收(面食为主)的食物,脂肪含量少,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牛羊肉,充足的水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蔬菜、水果)。

少吃刺激性、辛辣、高油脂、胀气的食物。为了增多糖原储备,可以一天四餐,睡前增加牛奶、面食。比赛前2小时不宜进食。

4,赛前热身:

在出发前做好准备活动和拉伸,起跑前一定要做好热身,防止肌肉拉伤。

5,比赛装备:

如冬季比赛,赛前应该穿风衣、手套、帽子等保暖,比赛时脱掉,赛服要吸汗、速干,选一双合适的跑鞋也很重要,不要新鞋,最好是稍微大半码的,经过3-4次长跑训练感觉合脚不磨脚的鞋子。

6,比赛中: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一时兴起就在出发和冲刺时用力过猛。根据日本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步速度是每小时9-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4.5小时的“业余高手”的节奏,其中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的冲刺阶段。比赛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时,应停止跑步。

7,比赛后:

不要马上停步,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重点强调:

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病的前兆,应及时停止跑步。

三、完善科学的急救保障体系

今年来不乏有在赛道上突发状况并抢救成功的案例,多得益于完善的急救保障体系。

常见的运动猝死,实质是心室异常颤动后,心脏会短暂地停止跳动、停止供氧,如果不能及时按压除颤,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如果10分钟后还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希望就十分渺茫。发生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抢救至关重要!

马拉松赛道很长,要确保急救人员在突发意外情况时能第一时间赶到,就需要大量懂得急救、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覆盖赛道,势必需要急救体系和民间救援组织的互相配合,并医院提前开通绿色救援通道,还有一些赛事主办方在赛道上分布“急救兔”等措施,都是很好的尝试。

最后再次强调,科学跑马至关重要!









































白癜风的专科专家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ff/6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