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杂志年03月26日
近几年,心电图危急值(CriticalValue)及报告制度正逐步引入中国心电学领域,尽管目前还处于有限的起步阶段,但已使不少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从中获益。中国心电学会邀请了国内多位临床和心电学的知名专家和教授,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国内广泛应用的心电图危急值及报告程序,经过专家工作组的多次讨论、修定,最终形成《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
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首次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2.首次发现疑似各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3.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注意与以往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比较)。
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1.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bpm,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不足30s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4.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bpm。
5.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ms。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1.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35bpm。
2.长RR间期伴症状≥3.0s;无症状≥5.0s。
其它
1.提示严重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QT(U)显著延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2.提示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窦室传导,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3.疑似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4.QT间期延长:QTc≥ms。
5.显性T波电交替。
6.RonT型室性早搏。
中国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建议
本次专家共识一致呼吁并倡议,应当全面、深入、正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而推行这一制度时的几个环节需要重视和落实。
1.充分重视,不能怠慢
医院的临床医师、心电图医师及监护病房、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都要十分熟悉心电图危急值,并充分了解其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病情急剧变化和险情。
2.及时报告,充分落实
因心电图危急值随时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心电图医生一旦发现核准后,要立即启动心电图危急值上报程序,遵循“谁诊断、谁记录、谁报告”的原则,通知相关科室的主管医生和科室负责人,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心电图危急值内容、报告时间、报告者及主管医生姓名。酌情将相关检查结论和病情告知家属或患者,并进行患者情绪的安抚。
3.核准医疗一线已采取措施
危急值上报的心电图医师,上报后还应主动了解和落实医疗一线医师对相关患者是否已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和防范患者的病情恶化。当有危急值患者正在做心电图时,在场医务人员还要积极协助处理病人。酌情用平车(床)或轮椅陪同家属或主诊医生护送患者至急诊室(抢救室)或所在病区,使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有效的治疗。
建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意义
1.临床医师、心电图工作者、基层医务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哪些是具有危险的心电图,及时识别进行心电图的危险等级分类,及时报告,避免病情意外和严重后果发生。从而实施最佳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大大提高抢救的时效性与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2.供临床医生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临床医生采取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可靠依据,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3.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4.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意义:能加强心电图工作者与患者、家属、临床医师的沟通,提高心电工作者的责任心、主动性,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说明与致谢
本次制订《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的专家工作组由全国13位心电学和临床专家组成,专家工作组对年厦门、医院、浙江省、山西省、辽宁省等起草及施行的《心电图危急值标准》进行了反复充分的讨论。随后专家工作组本着“简单明了、实用易记”的原则,整合为“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其他”等四部分内容提出危急值及建议,最终形成《心电图危急值年中国专家共识》,促进和指导各级心电图工作者的应用与总结。尽管专家工作组对共识意见进行了反复商讨,又经初稿与终稿的多次讨论,但仍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广大同道在实践与应用中,对本专家共识提出积极的修正建议,以便更新版专家共识更全面、更实用。此外,在本次专家共识的起草、讨论与定稿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心电学会蓬阳基金会的全面鼎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起草专家工作组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尹彦琳 王永权 王红宇 卢喜烈 刘学义许原 何方田 张海澄 李学斌 杨晓云钟杭美 徐金义 郭继鸿
来源:中国心电学会危急值专家工作组.心电图危急值中国专家共识.临床心电学杂志.,26(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