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s,t波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10~250次/分,节律可略不规则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区别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s,能自行终止)患者,可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发作持续时间长于30s,不能自行终止)由于快速心率及心房、心室收缩不协调而致心...[详细]
一些过缓的心律失常系原发的心脏疾病所致,故对它们及原发病均应积极治疗(4)利多卡因:上述药物无效时可试用tdp 发作时静脉推注50~100mg 后,继以1~4 mg/min 静脉滴注维持要用量足、时间长其疗效不定可无效应用过量时有发生tdp 的报告在有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础心率偏慢者不...[详细]
需停药的不良反应:银屑样皮疹、间歇性跛行并逐渐加剧、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支气管痉挛、低血糖、雷诺综合征及狼疮综合征(3)消化系统:恶心、腹胀及腹泻、胃部不适等(1)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低血压、肢体发冷及心律紊乱(4)呼吸系统:肺水肿、呼吸困难等(5)其他:可掩盖低血糖...[详细]
(2)低血压及支气管哮喘患者、肝肾功能损害慎用(2)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疲乏、睡眠障碍、抑郁及晕厥,偶有感觉异常等注意事项(1)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及重度低血压和对本药过敏患者禁用(4)其他:偶见面部潮红、皮肤瘙痒、荨麻疹、肺水肿、肌疲劳、出汗、头顶...[详细]
1.3重要提示①对短暂发作性头晕或晕厥的低龄(0.1 s(特异性98.0%,敏感性66.0%);房室分离(特异性98.0%,敏感性82.0%);qrs波v1和v6导联同时具有室速的特点(特异性96.5%,敏感性98.7%)4.2胺碘酮首剂负荷量150~300 mg(3~5 mg/kg),静脉注...[详细]
3.起搏器(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治疗2.体外直流电复律:适应于药物治疗无效、伴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而病情急须控制者,禁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者治疗原则:7.预防复发:常用的药物是胺腆酮、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等一般应口服5.射频消融治疗4.手术切除,冷冻或经导管电、镭射切除心动过速源或...[详细]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详细]
(2)适当选用美西律或普罗帕酮口服治疗或静脉滴注或静注利多卡因常量或用普鲁卡因胺100mg 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3)增加传导阻滞比例,可使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在短时间内消失或转为偶发并行性室性期前收缩;其治疗原则为:(1)病因治疗和驱除诱因;(4)伴有窦性心动过缓者可应用m受体拮抗剂(如...[详细]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经常规临床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vt),在临床上约占10%.一般认为,ivt发作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预后良好,因而为急诊导管射频消融术(erfca)提供了可能临床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35~56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2~15年,1...[详细]
但有的作者认为普鲁卡因酰胺和心得安联用治疗特发性室速最有效小儿特发性室速的治疗:有报导异搏定静注对特发性室速,尤其心电图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者效果好;电击也有效,但总是复发治疗目的:将心率控制在可代偿的范围(如婴儿<150次,儿童<130次)之内,可用小剂量奎尼丁5~15mg/kg,每6小时...[详细]
3.儿茶酚胺敏感性ivt 患者因精神因素或运动诱发ivt进行心电生理检查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vt,提示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有关用β 阻滞药可有效控制发作其他辅助检查:2.右室ivt qrs 波呈左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向上(180°~360°),多数异位冲动起源于右室...[详细]
3.治疗1.临床表现1下一页(1)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①连续3次或3次以上房室交界区过早搏动,频率160~250次/分,节律规则(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2.心电图特点2(1)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发作,心率增快至150~250次/分,可能持续数秒,数小时或数日心悸可能是惟一的症状,但如有心...[详细]
心电图特征:④部分病人室速发作呈连续型,holter心电图发现仅夜间5~6个小时无室速,而在情绪激动、房性早搏或心率增至一定次数时,很易诱发下一页此现象多见于有严重心脏病变的病人,也可能发生在洋地黄中毒时以前认为是由于心室内两个不同起搏点交替激动所致,近年来认为可能是交接处心动过速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合...[详细]
前者包括一度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ⅰ型又称文氏现象,或称莫氏ⅰ型,ⅱ型又称莫氏ⅱ型(1)第二度ⅰ型传导阻滞-文氏...[详细]
(1)立即停药并行心电、血压监护(2)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头昏、嗜睡、兴奋、谵妄、语言障碍,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及呼吸抑制等(1)血管系统:静脉注射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可导致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2)对症治疗 给以吸氧,低血压者可静脉应用升压药;心率缓慢者可应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详细]
(7)病因不明的室性心动过速,除用直流电转复、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外,还可口服奎尼丁0.2~0.3克,每6小时1次,纠正后改为0.2克,每8小时1次维持(8)预防复发:除了短期利多卡因静脉点滴外,还可口服慢心律0.2克每8小时1次,心律平150毫克,每6小时1次,乙吗噻嗪0.2克,每8小时1次如果...[详细]
⑤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一些药物反应,如锑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茚满丙二胺和酚噻嗪类等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它不同于一般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上都有其特殊性发作时qrs波群形态多变,主波方向忽而向上或...[详细]
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病因〕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等室速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2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十分相似,两者的临床意义与处理截然...[详细]
心脏性猝死是室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脏性猝死、阿-斯综合征、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4.心力衰竭1.心脏性猝死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是指一种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急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并...[详细]
四、治疗原则2.发作的预防;预防发作时可静脉点滴利多卡因,口服慢心律450~800mg/d,或心律平450~800mg/d,胺碘酮200~600mg/d二、诊断依据应与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或伴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室上速相鉴别有效的原发病治疗和长期补充血钾对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预防有帮助3.心电图:可明确诊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