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病例讨论心脏淀粉样变性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男性

年龄:47岁

主诉:发作性胸闷6年余,加重半年余

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史

高脂血症6年

左肾结石取石术后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否认吸烟、饮酒史

无心脏病家族史

辅助检查1

血常规:HB.00g/L↓,HCT0.L/L↓,余正常

甲状腺功能:正常

生化全套:ALPIU/L↑,GGTIU/L↑,

TB16μmol/L↑,DB5μmol/L↑,

URIC.64umol/L↑,

心肌酶正常

辅助检查2

尿微量白蛋白97.79mg/L↑

尿常规蛋白—潜血2+余正常

TNI(—)

BNPpg/ml↑

NT-ProBNPpg/ml↑

血气分析大致正常

辅助检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型早搏,HR80次/min

辅助检查-胸片

两肺纹理大致正常,未见实变;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圆隆;心胸比:0.51

辅助检查-心脏彩超

心脏超声:左房轻度增大,余房室内径正常范围。室间隔与左室壁各阶段普遍均匀性增厚,室壁回声粗糙,呈斑点样改变,心肌纹理排列紊乱。室间隔及左室壁运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尚可。左室流出道未见狭窄。二尖瓣未见SAM现象,各瓣膜形态、结构及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心包腔未见异常。多普勒检查: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正常,无明显压差。二尖瓣口探及微量返流。

超声诊断:左房轻大,左室壁均匀肥厚,考虑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对称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收缩功能基本正常

辅助检查-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活力评价:左室各节段血流灌注/代谢均大致正常,未见透壁性心肌梗死改变

辅助检查-动态心电图

窦性心律

频发交界区早搏,室性早搏

室内传导阻滞

平均心率73次/分,最慢心率58次/分,最快心率次/分,

病情分析

可能引起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病因:

I.高血压性心脏病

II.肥厚型心肌病

III.限制型心肌病

A.浸润性心肌病

1.淀粉样变性

2.Gaucher病-脑苷脂类浸润

3.Hurler病-粘多糖沉积

4.脂肪浸润

B.贮积性疾病

1.血色病-铁沉积

2.Fabry病-细胞内鞘糖脂累积

3.糖原累积症

左室压力超负荷引起左室壁增厚而没有心脏容积的相应扩大,即向心性肥厚。心衰可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但基本条件是有高血压病病史。本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并且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脏超声肥厚的心肌为均匀的低回声。对称性多见。

肥厚型心肌病是室间隔和心室壁肥厚、心室腔变小,心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特点的心肌病,病因尚不清楚。

以基底部室间隔肥厚为主伴有流出道梗阻者,称之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而大部分患者心肌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肥厚,不伴有流出道梗阻,称为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NonobstructiveCardicmyopathy,HNCM);以心尖心肌肥厚为主者称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分型目前临床有不同的分型方法。

1﹒按肥厚型心肌病分为左室肥厚型和右室肥厚型。左室肥厚型常见,其主要分为:(1)非对称性左室肥厚a)室间隔肥厚为主型:①左室流出道梗阻型。②左室流出道非梗阻型。b)左室中部肥厚为主型。c)心尖部肥厚为主型。d)后部室间隔和侧壁肥厚型。(2)对称性左室肥厚:又称向心性肥厚。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

起病多缓慢

约1/3有家族史

症状大多出现于30岁~40岁

男性较女性发病率略高

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症状轻或无症状,症状不一定与心肌肥厚的程度平行。如,劳力型呼吸困难、胸痛、乏力、头晕与昏厥、心悸、猝死。

通常都有收缩期杂音,但心尖及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可没有杂音

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

发病率相对低、诊断困难

主要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呼吸困难、心悸、乏力、颈静脉怒张、胸腹水、水肿

超声心动图:常见双心房明显扩大,心室壁厚度正常或增厚,收缩功能一般无异常

心脏核磁有特异性

某些类型可合并免疫疾病或血液恶性肿瘤(如淀粉样变)

明确诊断——心脏核磁

左右房内径扩大,左室壁普遍增厚(室间隔中段24mm,侧壁15-18mm),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大致正常,舒张欠佳。心肌灌注延迟扫描示左室大部弥漫性强化,以心内膜下强化为著,室间隔可见“轨道征”;右室游离壁亦见多发斑片状强化

心脏MRI示双室心肌病变,符合限制型心肌病改变(包括心脏淀粉样变性)

明确诊断——心肌活检

刚果红染色(+)心肌淀粉样变性

诊断

1.心脏淀粉样变性

  a)心脏扩大

  b)心律失常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期前收缩

     室内传导阻滞

  c)心力衰竭

     心功能III级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PTCA+支架植入术后

3.高脂血症

4.肾结石(已纠正)

心脏淀粉样变性

淀粉样物质在心脏中沉积、浸润,多种蛋白质形成独特的铰链状β褶形片层纤维沉着

男性多于女性

在30岁以前很少见到

淀粉样变性是一大类疾病,通过不同的发病机制,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独特的铰链状β褶形片层纤维沉着所致。淀粉样蛋白几乎可见于任何器官,但一般不会发生广泛的浸润,不会产生明显的疾病表现。

心脏淀粉样变性-分类

心脏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

心脏淀粉样变性性临床少见,预后不良,其临床表现如下:

1﹒类限制性心肌病

患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且呈进行性加重。

2﹒低血压

心脏淀粉样变性是高血压“自愈”的原因。10%的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这可能由于病变侵犯血管、自主神经及肾上腺所致。

3﹒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常见,少数患者表现为猝死。

4﹒心外淀粉样变性的表现

舌体增大,吞咽和发音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出血,偶可引起肠梗阻。如病变侵犯肾脏,可有肾病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紫癜、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腕管综合征等。

心脏淀粉样变性-辅助检查

1﹒心电图

3/4的患者出现低电压,部分可出现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样图形及各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很常见,特别是心房颤动约占20%,50%有室性心律失常,后者可能是猝死的预兆。1/3的患者有各种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在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尤为普遍,窦房结受累也很常见,可表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胸部X线

心脏增大,搏动减弱。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表现室壁增厚,心室腔变小,心房扩大以及左室功能不全征象。心包积液也很常见,但很罕见引起心包压塞。部分患者在增厚的心壁内可见闪烁的颗粒状结构,可能是因为含有淀粉和胶原体所致。

4﹒心脏CT

弥漫性心室壁肥厚伴低密度心肌显像,提示心脏淀粉样变性性。

5﹒组织病理检查

20世纪60年代以前,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死前能明确诊断者不多,近年对此病已有长足认识,利用活检技术对大多数病例能够作出明确诊断。直肠活检、舌肌活检是最简单而有用的诊断措施,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而且又安全。齿槽、骨髓、肝、肾和其他组织也可用于活检。右心或左心心内膜心肌活检在确立该诊断也是十分有帮助的。组织用苏木精染色可鉴别淀粉样沉积,刚果红或结晶紫罗兰染色可进一步证实。

心脏淀粉样变性-疑诊线索

?心室腔不大但呈进行性难治性心力衰竭

?左室肥厚伴心电图低电压?

左室壁均匀肥厚?

既往有高血压伴进行性低血压?

舌体宽大肥厚?

确诊需要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和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心脏淀粉样变性-治疗

对于心脏淀粉样变性性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一般不宜用洋地黄,因为心脏淀粉样变性性对洋地黄特别敏感,易导致心律失常。这可能与洋地黄在心肌里对淀粉样纤维选择性结合有关。同样,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也易与淀粉样纤维结合,它可因负性肌力作用而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化。心力衰竭患者可用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对于有症状的传导异常,置入永久起搏器是有益的。心脏移植对原发性淀粉样变视为禁忌,因在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可发生早期淀粉样物质沉积而复发

心脏淀粉样变性-预后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预后差

不经治疗中位生存期13个月,10年生存率5%

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后中位生存期6个月

老年性淀粉样变

预后较其他类好

出现心力衰竭后中位生存期5年

家族性淀粉样变性

肝脏移植可以改善终末器官衰竭

继发性淀粉样变

预后不佳

有赖于对原发疾病的控制

辅助检查-免疫相关检查

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

抗核抗体谱(—)

ANKA(—)

血浆蛋白电泳(—)正常

血免疫固定电泳(IgA+G+M)(—)

尿免疫固定电泳(—)

心内科治疗

托拉塞米片

氯化钾缓释片

培哚普利片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瑞舒伐他汀钙片

出院后治疗及随访

血液科

骨髓穿刺+活检

怀疑浆细胞病

地塞米松+万科+环磷酰胺35dx4

随访

NTproBNPpg/ml(1周前)

心脏超声较前无明显变化

心功能II级

总结

心肌进行性肥厚应排除异常物质浸润及贮积性心肌病

诊断最重要,不要仅凭单项检查做诊断,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心脏淀粉样变临床少见,但因其预后差不容忽视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fzs/9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