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最终的结果,假如患者和身边的人中有一个懂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常识,也许病人就有被挽回生命的可能。
老年人心衰早期征象
以下症状如有1-5项能对得上号者,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现,应引起注意。
1.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2.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3.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4.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5.失眠、疲乏、食欲减退;
6.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7.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8.呼吸极度困难时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自己和家属掌握以下症状就可以判断心衰加重的险情
1.夜间不能平卧,气不够用——这是明显的心衰加重信号,如果病人胸部还有压榨性疼痛,伴有大汗淋漓,那就是心梗前兆或已发生了心梗。
2.无特殊原因时,短期内发生下肢水肿、体重急剧增加——这是病人需要调整药物的信号。心衰病人的药物多含利尿剂,药物不适用了,利尿不够,液体潴留在体内,体重自然激增。体重是除了血压、脉搏之外,心衰病人衡量自己健康状态的又一敏感指标。
3.感冒咳黄痰,气喘得厉害——往往提示合并感染,多需住院治疗。
4.运动耐力骤降——医学上有一个“6分钟步行试验”来评价心衰治疗的疗效。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如果6分钟步行距离少于米,那就表明病人有重度心功能不全;~米为中度;~米为轻度心功能不全。如果病人运动耐力突降,一定要送医检查病况。
提醒急性心肌梗死千万不可拖延
急性心肌梗死是日后患者发生心衰的重要原因。在医学上,心肌梗死急救“时间就是心肌”的说法。如果心肌梗死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必将大大降低日后心衰的发生;但如果延误治疗,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死亡率会明显增加,即便是有幸能活下来,心衰发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时候病人的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往往被忽视,如心绞痛发作时,会有持续性的心前区疼痛。有些人觉得,这可能是最近工作压力大或没睡好,忍忍就过去了。或者认为早些上床睡觉多休息就好了,但没想到这是心梗发作信号。实际上不了解症状、医院、不呼叫救护车,也是常见的急救误区。
作为心脏病患家属,仅仅知道病人发病了要送医还不够。在突然发病急救、特别是猝死的急救中,家属的现场急救有时起着决定患者生死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医生无法及时赶到,那么,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对病人来说有“得一次重生机会”的意义。
1.平放:发病早期,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保证脑供血。同时要将病人脑袋侧放,防止突发呕吐,发生窒息。
2.用药:如果冠心病突然发病,要给病人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碎捂鼻吸入。
3.吸氧: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4.心肺复苏:如果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时做正确的心肺复苏远比等待医生到来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