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心外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神经精神症状:情绪波动,幻觉,精神错乱,谵妄,昏迷,极度疲倦肌肉衰弱,头晕头疼,神志模糊,激动不安,神经痛,抽搐,失语,一时性记忆力丧失。3、视觉障碍:对光过敏,视力模糊,阅读障碍,瞳孔散大,复视,失明,视色变异或不定,游动状物,红色黄色,棕色闪光,一时性红色盲,或绿色盲,球后视神经炎。其中以恶心、呕吐、头晕较常见。对大多数身患多种疾病,年老而服用洋地黄的病人,判断这些症状是否为洋地黄所致,有时颇为困难,因这些症状不仅可由洋地黄过量和中毒引起,也可由于洋地黄不足所致(心力衰竭、淤血性胃炎)。心外中毒症状可见于40%~70%的由于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病人。随地高辛的浓度升高,心外症状的发生率亦增加,当血清地高辛的浓度大于4.5μg/ml时,所有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的病人几乎同时出现心外症状。二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时30%到40%以心律失常作无为第一组症状出现,而无心外症状,洋地黄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当有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兼有传导性降低的心律时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属于这类心律失常的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这类自律性增高及其引起的过速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容易被忽视而不被怀疑洋地黄中毒,然而也正是这些心律失常容易导致严重后果。1、室性期前收缩:是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表现为二联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当以为洋地黄过量时所致应停药密切观察,并进行治疗。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短阵性或持续性,偶为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见于有心房纤颤的严重心脏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心室颤动,死亡率为65-%。3、房室交界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不仅常见而且是一种特异性的心律失常,当无心肌梗塞风湿热急性心肌炎或近期手术史而出现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或逸搏性心律,两者均高度提示洋地黄过量。若有房室纤颤存在,则间歇地单独出现交界性心律,或合并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使心电图不易识别,因洋地黄中毒可促使发生传导阻滞,故房室交界区逸搏有时可使心律增快至70-次每分钟。4、房性心动过速合并阻滞:这是一种极重要而需及时识别的的心律失常,因其可转变为致命性心律失常,预后不良,在临床或心电图上识别这种心律失常时会遇到困难。室率快速且不规则由于不同房室传导阻滞所致时临床上可误诊为心房颤动,甚而增加洋地黄剂量则导致严重后果。5、房室传导阻滞:也是洋地黄中毒常出现的一类心律紊乱,若出现Ⅱ°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文氏现象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心律时,则高度提示洋地黄中毒所致。至于P-R间期延长的意义尚有争论。有些作者不把Ⅰ°房室传导阻滞列为洋地黄中毒症状,但如继续用药可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如停洋地黄后,Ⅱ°房室传导阻滞往往先变为Ⅰ°,然后恢复正常,所以,在应用洋地黄时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仍可能是洋地黄中毒症状,可于停药后前后对比,并借助血浓度测定以判断其临床意义。
6、心房纤颤:洋地黄本身也可产生心房纤颤,成为其毒性表现。有人认为,除非心室率减至50次/分一下或并发室性期前收缩,不能将其列为洋地黄中毒;但也有些学者认为洋地黄中毒产生的心房纤颤并不少见。由于没有一种特异的心律失常是洋地黄中毒具有确诊意义的特征,所以洋地黄中毒的诊断不能完全根据心电图,还应结合病史,机体有无对洋地黄敏感的因素,以及停药后心律失常的消失来确定。
二、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怀疑或已诊断为洋地黄中毒者,首先应停服洋地黄。中毒症状轻者可待体内洋地黄排泄至无中毒症状时调整维持量。促进洋地黄排泄的方法多无实际价值,血液透析治疗的价值尚不能肯定。中毒症状重者应采取如下处理:
(1)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给予阿随品,必要时可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2)频发早搏及快速心律失常;
①补钾:静脉给予或口服氯化钾。钾可阻止洋地黄与心肌进一步结合,防止中毒继续加深。但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及高钾血症者应慎用。补钾的同时还可以补镁。
②苯妥英钠及利多卡因的应用:洋地黄中毒伴快速心律失常时可选用。苯妥英钠静脉注射50-loo毫克/次,每5-10分钟可重复1次,总量可达毫克,以后改为口服维持。利多卡因首剂50一毫克静脉注射,并以1-4微克/分速度静滴维持。
③洋地黄特异抗体的应用:洋地黄特异抗体可以和已与Na+-K+-ATP酶结合的洋地黄结合,并消除其作用。洋地黄特异抗体碎片的作用更优,因其分子量小,结合洋地黄后可迅速排出体外。
④在治疗洋地黄中毒时,应测定血清中洋地黄浓度,及时修正诊断并查找中毒诱因。
⑤忌用电除颤,因洋地黄中毒时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直流电除颤易引起室颤。
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