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心律学大会上,辽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刘仁光教授,针对我国首次在人类体表心电图(ECG)记录到小微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通过临床研究,刘仁光教授团队证实,小微波真实存在,并且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研究按照常规12导联ECG连接方法,为例正常人和余例心律失常患者,描记了常规ECG和新ECG。首次在体表ECG记录P-QRS-T波的同时,还在P前、QRS前和QRS后(ST段和T波升支)记录到小微波。
正常人ECG分析结果
(1)新ECG在P前、QRS前(P上PR段)和ST段、T波升支,均可记录到新的微小电波。
(2)小微波表现●P前3~6个、总时间~ms●QRS前3~5个,P上和P末1~3个,PR段2个,振幅较大。●QRS后4~7个,位于ST和T升支、振幅逐减。
(3)小微波间期分析根据小微波,将PR间期分为三个间期:PA表、AH表及HV表间期,各间期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照表见下。
心律失常病例ECG分析结果
(1)室性早搏:早搏QRS前无小微波;窦性下传QRS前有小微波。室性早搏患者下传的QRS前,均有希浦系小微波(-示),室早前无小微波(2)房早、房速、房颤:QRS前均有小微波。
房颤合并室早和差异传导,下传的QRS和伴差异传导的宽QRS(↑示)前,均有小微波(-示),室早前无小微波
(3)房室分离、交界区逸搏心律伴右束支阻滞,心室起搏:交界区逸搏QRS前,均有特征性小微波;心室起搏QRS前,均无特征性小微波。
上图(起搏前V5导联)示:完全房室分离、交界区逸搏心律下图(起搏后V5导联)示:与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心电图
(4)I°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心内电图显示AH延长,HV正常;体表ECG显示,AH表延长,HV表正常。
(5)II°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下传P波(P1、3、5)上和PR段,均有小微波;受阻P波(P2、4、6、8)和其后,均无小微波;起搏的QRS前,无小微波。
II°房室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阻滞置入起搏器的患者,P2、4、6、8阻滞,P后无小微波;P1、3、5下传呈右束支阻滞,PR段见希浦系小微波(-示)
(6)III°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交界区逸搏心律:P上、P后均无小微波;交界区逸搏QRS前,均有特征性小微波。结论
1.体表新ECG能在记录到P-QRS-T的同时,在P前、P上、PR段、ST段和T波升支,可记录到更微小的电波。
2.在QRS前记录到的小微波,可能与房室传导系统电位有关,有助于QRS起源和房室阻滞的分析。
3.ST段和T波升支上的小微波,可能在更深层面解释心室复极变化,将有助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风险的进一步研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记者徐巍巍┆美编柴明霞┆制版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