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医院张凤祥等在《EUROPACE》报道了采用非接触标测系统(NCM)指导肺动脉瓣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并探讨其独特的电生理特征及预后。这些PA起源VAs心电图特征呈LBBB型、下电轴和胸导联移行多≥V3,并设立了50例起源于RVOT或ACC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例患者,其中20例(12%)(男性8例,39.7±12.8岁)确认起源于PA。PA起源VT(肺动脉瓣10.8±15.1mm以上)的心电图特点与RVOT起源VT相似,特别是与起源于RVOT间隔部的病例更难区分。非接触标测可以准确标测和定位PA起源VT的最早激动点(EA)并进行消融,随访5年,一次手术消融成功率为90%。8例因很不能夺局部组织而放弃起搏标测。PA成功消融靶点常可记录到较小的心房远场电位和心室电位。
作者将PA起源VAs分为右游离壁侧和左间隔侧,而后者QRS波相对宽些。PA右游离壁侧起源VAs,I导联呈R/RR′型和II导联R波振幅比III导联高(II/III比值为1.4±0.5);左间隔侧起源VAs,I导联形态多变,呈rSr′,qRs,rS或Qr型,而II导联R波振幅与III导联相似(II/III比值为1.0±0.2,P0.01)。
PA起源VAs,EA位于肺动脉瓣上10.8±15.1mm水平,同时BO在肺动脉瓣下15.9mm。尽管PA起源VAs的EA位于肺动脉瓣上且EA-BO距离大,其从EA传导至BO的波前传导速度与RVOT组相似。
因此该研究表明非接触标测系统ARRAY可以应用于PA起源VAs的导管消融,对肺动脉瓣起源以上的EA进行消融的成功率高且远期随访效果好。
图1.间隔侧PA-PVC的影像和三维标测图,右室造影确认消融导管(白色箭头)在PA内。三维标测提示EA在肺动脉瓣上,而BO在肺动脉瓣下。
图2.游离壁侧PA—PVC的影像和三维标测图,右室造影确认消融导管(白色箭头)在PA内。三维标测提示EA和BO均在肺动脉瓣上。
表1心电图特征
图3.RVOT间隔部(A),RVOT游离壁(B),间隔PA(C)和游离壁PA(D)起源PVC的心电图形态、双/单极图和最早激动靶点图。间隔和游离壁PA起源PVC的靶点图均可见小远场心房电位(箭头)(C,D)。
表2电生理标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