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中药释义对抗心律不齐心肌梗塞的神药

公益   将桑寄生制成冲剂,每包相当于生药1.3两。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数病例每次1包。观察64例,疗程4周至5个月不等。治疗期间,有高血压者继续服降压药,原用复方硝酸甘油者,仍继续服用。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6%,其中显效(心绞痛程度减轻二级)率占24%;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44%,显效者占25%。另报道,桑寄生对降低胆甾醇亦有一定作用。

2、治疗冻伤

  取桑寄生1斤,加蒸馏水10斤,煮沸3分钟,过滤,滤液用文火熬制成膏。Ⅰ度冻伤用桑寄生膏2.5克,加入蒸馏水35毫升,酒精8毫升,白陶土4.5克,混合后涂敷患处(不能用于溃疡面);Ⅱ、Ⅲ度冻伤用桑寄生膏3克,加入甘油10克,单软膏35克,锌氧粉2克,调匀敷于局部。药物配制时须按处方顺序。

桑寄生30——50克,水煎频服,可治肝肾不足风湿痹痛。

桑寄生50克,水煎服,可治高血压。

桑寄生配乌梅水煎服,能治乙性肝炎。

桑寄生单用或配入方中,治糖尿病。

桑寄生单独或配入方中使用,能保胎、安胎。

桑寄生30——50克,配入方中能治舌纵病。

桑寄生辨证配方,可治心律失常。

桑寄生60——克,水煎频服,治疗眩晕症。

药理作用

1、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记录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钟冠脉流出液。给药前和给药时各连续收集5分钟,取平均每分钟值比较药效。结果相当0.25g生药稀释到ml洛氏液,可显着增加正常搏动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平均增加97%,这一浓度基本上不影响心搏率。

2、抗心律失常作用

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先呈T波高尖,ST段抬高等心脏缺血表现,继之出现各种心律不齐,主要为室性早搏,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少数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现象。

3、防治急性心肌梗塞

豚鼠麻醉后分离时静脉并插管供滴注药物用。对照组将1ml哇巴因稀释成20ml,每1ml含哇巴因25μg进行滴注。然后根据豚鼠体重和滴速计算产生心律失常所需的哇巴因剂量。

4、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体内注射总甙4mg/kg能显着抑制AA-Na转化代谢后产生的MDA,MDA含量减少时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作用强度与乙酰水杨酸相似。

5、对缺血心肌中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应用后,缺血区心肌l小时cAMP/cGMP比值较心肌梗塞组缺血l小时心肌组的cAMP/cGMP比值有降低倾向(0.05P0.1)。

6、对实验性高血压逆转

对DOCA盐高血压大鼠中枢脑啡肽异常改变的双向调节作用。

7、对免疫作用的影响

可用于肿瘤治疗中,作为促进细胞分裂免疫刺激剂以控制和调整免疫系统。

8、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萹蓄甙即广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剂量时作用更显著。在慢性大鼠试验中,无论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开始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强度虽不及氨茶碱,但其毒性仅为氨茶碱的1/4,故其治疗宽度较大。

9、降压作用。

萹蓄甙对麻醉犬虽有降压作用,但持续很短,且易产生急速耐受性。据初步试验,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桑寄生(冲剂)均有舒张冠状血管的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对心肌收缩力则为先抑制后增加。

10、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剂在体外(猴肾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与药物直接接触一小时内,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灭活作用。

11、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桑寄生可用于肝肾不足、血虚失养的关节不利、筋骨痿软、腰膝酸痛等症。

12、养血安胎。

本品能养血安胎气,补肾固胎元,用于血虚胎动不安。

13、镇静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剂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和延长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

14、抗惊厥。

桑寄生煎剂对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运动兴奋有镇静作用.能延迟戊四氮惊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15、抗血栓。

桑寄生煎剂0.1g/ml及经乙醚萃取后的水相0.13g/ml,对兔血体外试验,均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16、用於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桑寄生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故可用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常与独活、秦艽、桂枝及杜仲、当归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用於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桑寄生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多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配用,如寿胎丸。

17、其他作用。

柿寄生对麻醉犬的肠蠕动无明显影响,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但不影响其节律收缩。对兔离体未孕子宫无影响,仅在极高浓度时有短暂的收缩增强。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其半数致死量为11.24克/公斤。

各家论述

《本草蒙筌》:"凡风湿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独活寄生汤煎调。川续断与桑寄生气味略异,主治颇同,不得寄生,即加续断。"

《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祛湿,故亦疗痹。"

《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不致痿痹而酸痛矣。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惜此以为主治乎。"

化学成份

桑寄生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及少量的右旋儿茶酚(catechol)。

中医验方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查询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文献。

本文关键词:桑寄生,桃树寄生,苦楝寄生,广寄生,梧州寄生茶,松寄生,寓木,宛童

弘扬中医,欢迎转播。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fzs/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