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共同特点是遗传性,多侵犯中青年或儿童,发生于平素“貌似健康”人群,有心脏猝死风险。本文总结心脏结构正常的4类致死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心电图。
1.长QT综合征
这类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共同的心电图特点包括: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增加;T波动态变化,T波和(或)U波形态异常。(1)LQT1:T波基底部增宽。有4种形态:①婴儿型:T波为非对称性高耸,基底增宽;②宽大T波型:T波基底增宽,起始点不明显;③正常T波伴长QT型:T波形态正常;④正常T波伴长ST段型:T波延迟出现,形态正常。
图1:LQT1心电图
(2)LQT2:T波振幅低而有切迹(或双峰)。可分为4种亚型:①明显T波双峰;②微小的T波双峰,第二峰出现于T波顶部;③微小的T波双峰,第二峰出现于T波降支;④振幅低平的双峰T波。国人LQTs患者以LQT2最常见,且T波形态多样。
图2:LQT2心电图
(3)LQT3:ST段延长,T波延迟出现,婴幼儿期易发生2:1房室传导阻滞。2种T波形态:①T波延迟出现,高耸或呈双向;②T波非对称性高耸。
图3:LQT3心电图
2.Brugada综合征
(1)心电图特征:V1~V3导联ST段呈下斜型或马鞍型抬高,T波倒置;伴或不伴RBBB。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第二肋间更敏感和隐匿性的特点。(2)分型:①1型:J波振幅(V1~V3导联)≥2mm,T波倒置,ST段穹隆型、终末下降;②2型:J波振幅(V1~V3导联)≥2mm,T波直立或双向,ST段马鞍型、终末抬高≥1mm;③3型:J波振幅(V1~V3导联)≥2mm,T波直立,ST段马鞍型、终末抬高<1mm。1型具有诊断意义;2型、3型心电图没有特殊诊断意义;当表现为2、3型心电图特征,可将胸前导联向上移1~2个肋间或应用药物诱发,使其表现为1型图形,才具有诊断价值。
图4: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
3.短QT综合征
(1)临床定义:QT间期显著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晕厥、心脏猝死);房颤;心脏结构正常;原发性心电紊乱疾病。(2)心电图特点①QT间期明显缩短,ST段短缩或缺失,胸前导联高尖T波(图5);
图5
②JTp明显缩短(图6);
图6
③QT/RR顺应性差;④慢频率依赖性(QT间期矛盾性缩短)(图7);
图7
(3)不同临床分型心电图(图8):
图8
4.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1)临床定义:运动或激动后诱发晕厥、猝死;心电图:双向性室速,易蜕变为室颤;年轻人;心脏结构正常;具有遗传特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2)心电图特点:静息状态12导联心电图正常;运动后心电图:双向性室速,易蜕变为室颤。
图9: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心电图
以上内容根据医院胡金柱《遗传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讲座整理、加工。
有奖征图
如果您手里有心脑血管有趣、疑难、警示性图片,不管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还是CT图、心脏核磁图等等......欢迎投稿给我们的专栏,一经刊用,不仅能以图会友,还会获得丰厚稿酬哦!!!小编邮箱:content
cardiounion.cn,等您来哦!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潘欢┆美编柴明霞┆制版刘倩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