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奔波忙碌一整年,难得彻底放松,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美酒佳肴、胡吃海喝、通宵玩乐。殊不知,放纵这些生活陋习会给您的健康带来伤害,这个“年关”可得留个心。本篇将给大家带来春节生活陋习伤害指数盘点。
暴饮暴食
伤害指数:★★★★★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各式各样的美食,食欲大开、大快朵颐,很容易暴饮暴食。过多的肉类摄入,可升高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液黏稠度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容易破裂;且饱餐后,胃肠负担加重,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次,过多摄入大鱼大肉,会加重胆囊、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防伤害策略
1.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做到顿顿有绿,餐餐有粗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肉类的摄入。
2.调整吃饭顺序,放慢进食速度。最好先吃点粗粮或绿色蔬菜、喝些粗粮粥,最后才吃荤。放慢吃饭速度,这样可控制进食量。
3.烹饪少放盐和酱油。味重的菜肴使盐的摄入量增多,水钠潴留可引起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尤为提倡清淡饮食。
豪饮
伤害指数:★★★★★
正常人饮酒后,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血压飙升,人体处于兴奋状态,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脉有病变时,心肌可因为缺血缺氧而出现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高血压还会对脑血管造成持续的冲击,成为引发脑出血的“炸弹“,危及生命。
另外,豪饮还可导致心律失常。大量的酒精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作用,可使结构正常的心脏出现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可伴有明显的心慌、心悸。酒精还会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化学性损伤,导致胃出血、胃炎等。
防伤害策略
1.饮酒助兴即可,不过分劝酒。
2.不空腹饮酒,建议先吃后喝。
3.喝酒速度宜慢不宜快,千万别一口闷。
4.不要兑饮料。酒精兑饮料会加快肠胃对酒精的吸收,加重对身体的危害。
5.浅尝辄止,切勿过量。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宜超过2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白酒1.5两,或高度白酒1两?成年女性一天摄入的酒精量不宜超过1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白酒1两?
熬夜
伤害指数:★★★★☆
无论是除夕守岁,还是通宵刷剧,熬夜是很多人春节期间的常见状态。但熬夜后引起的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衡,常常是我们承受不起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睡眠不足使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的产生增加,而儿茶酚胺可以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水平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血栓发生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风险,带来的心脏隐患不言而喻。
防伤害策略
1.正常作息,不黑白颠倒,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2.晚上睡觉前尽量不要看手机和电脑。
3.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以免给肠道制造额外的负担。
漏服药物
伤害指数:★★★★☆
春节期间很多人会因为忙碌而漏服药物,更有一些迷信的老年人认为春节吃药不吉利,擅自停药,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加重,发生心梗或猝死。
防伤害策略
病人或家人可设置闹钟提醒,避免忘服药物的情况出现。对迷信的老年患者,患者家属应该做好患者心理调解工作,督促其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情绪刺激
伤害指数:★★★☆☆
节日的特殊环境氛围和欢快的娱乐活动,如同一剂“催化剂”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但当情绪激动时,会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及小血管收缩,血压也随之升高。有高血压、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等疾患的老人,应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否则容易“乐极生悲”。
防伤害策略
1.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情绪稳定、不因大喜大怒而过于激动。
2.合理安排其他运动锻炼,不局限于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
此外,春节期间就医买药不太方便,建议家中提前准备一些常用药物,如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通便作用的胆宁片。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