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个题目,很多人可能大跌眼镜,在临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心电图没看过上万份至少也有上千份了,你来和我唠叨这个干什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厉害的武功也是从马步和基本拳脚练起。殊不知临床中,面对着千奇百怪的心律失常,我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那个P到底是不是窦P。
因而,窦性心律的判定,是学习心律失常的起始,有了它,你才能区分正常和异常,才能继续星辰大海,畅游丰富多彩的心律失常世界。
在临床中,电生理医生要经常讨论复杂的心律失常,而P波对判断心律至关重要,因而窦P、逆P、倒P等术语经常挂在嘴边。
某日被其他科大夫听到,称我们为「找P的大夫」,初起甚是郁闷,但细想也不无道理,谁让这个P对判断心律如此重要呢,「找P」不正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吗?
言归正传,什么是窦性心律?
说起来非常简单,窦性心律就是起源自窦房结的心律。
窦房结英文名叫做Sinoatrialnod,位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的心外膜下(图1),它是心脏节律的最高司令部,由它主导的节律叫做窦性心律,窦房结通过抢先占领、超速抑制等机制控制着心脏的节律,当其他心脏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强或者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就会导致窦房结帅位不保,出现心律的紊乱,导致形形色色的心律失常。
那么问题来了,当心律不是窦性心律时,一定是异常心律吗?当心律是窦性心律时,一定是正常心律吗?
图1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SAnod窦房结;AVnod房室结
如何判断某节律起自窦房结?
我们已经知道,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窦房结激动发出后,首先激动右心房,继而激动左心房,然后沿房室结、希氏束一路向下激动心室。
窦房结的电活动不能被体表心电图记录到,因而,其所有表现都反映在心房激动上,也就是P波。P波的方向、振幅、宽度等,尤其P波的方向,可以提供其是否为窦性心律的信息。
黄宛教授在《第5版临床心电图》中如是说:「P波的前部分代表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在正常心脏中aVR导联的P波无例外的是倒置的;在aVF导联中,P波绝大多数是直立的,aVL中的P波有时直立,有时倒置,在V1、V2导联中,P波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但其总高度不应超过0.2mV,在其他的胸壁导联中P波往往是小而直立的,仅在个别情况下,左侧胸壁导联的P波可能是双向的」。
郭继鸿教授主译的《周氏心电图第6版》如是说:「P波在额面上的电轴为0~75°,多数在45°~60°,因而,在I和II导联,P波通常直立;在aVR导联,P波倒置,III导联的P波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aVL导联P波极性变化不定,P波倒置相对常见。aVF导联P波通常直立,有时也可双向或低平。V1、V2导联的P波常为双向,其他胸导联的P波通常直立」。
而郭继鸿教授在其主编的心电图学中对窦性P波做了如下描述:「窦性P波在额面电轴指向左下,其电轴在0~75°之间,多数在45°~60°之间,因而,窦性P波在I和II导联总是直立的,在aVR导联倒置,在III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如为双向,则为正负双向。在aVL导联亦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倒置较为常见,如为双向,则为负正双向。在水平面上,正常P波由右向左。所以在胸导联上,V1、V2导联的P波常为正负双向,前半部分代表右心房,后半部分代表左心房,V3~V6导联的P波总是直立的」。
好了,手握一份心电图,各位对照3位著作的描述,一一判断,是否为窦律自然可知,但这是不切实际的。
首先不说上述描述字数实在不少,而且几位大师的描述也不是完全一致,那么我们该如何融会贯通,见招拆招,做到一目了然呢?首先我们熟悉下心电图的额面6轴和水平6轴系统,P波的极性和此密切相关(图2)。
图2心电图的额面6轴及胸导联系统
由图可以看出,II导联为60°,多数的P波电轴为45~60°,因而窦P在II导联一定是正向的,且因P波电轴和其最接近,II导联P波振幅一定最高,aVR方向和P波方向恰好背道而迟,其P波一定是倒置的。I导联P波也是正向,但其振幅常常低于II导联。III、aVF、aVL均可正可负。
所以在额面电轴上,如发现II导联、aVR导联、I导联不符合上述规律,则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异常节律。再看胸导联,因P波先激动右心房,后激动左心房,而V1导联靠右,常为先正后负的双向,V4~V6在左侧静静地等待窦房结激动的到来,P波自然直立。
各位看官,结合上述6轴系统的理解和记忆,是否让您了然于胸了呢?
窦性心律就一定是正常心律?
高逼格的话可以这样说,窦性心律是正常心律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翻译过来就是,不是窦性心律,一定不是正常心律;是窦性心律,也不一定是正常心律。
1.心房以外的传导异常导致的异常心律:
正常心律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涵盖了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各个部位的传导,包括了心房、交接区、心室各个区域的激动。
而窦性心律只决定了激动起源自正常的窦房结,且在心房内的激动是正常的,并不能保证其余部分是正常的,如图3,P波符合上述窦性P波的所有描述,肯定是窦性心律无疑,但绝不是正常心律。其他心房以外的传导异常导致的异常心律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图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2.合并其他异位节律导致的异常心律:
窦房结占领了心房,但心脏还有心室,其他异位的节律点控制了心室,心房心室各自为政而分离(图4),此种情况包括室速、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等。
图4房室分离
3.窦房结本身病变导致的异常节律:
(1)正常窦房结频率在60~次/分,低于此范围常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窦性节律,但是也可以是异常节律,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率可以低至30~40次/分。而有的患者白天清醒状态下心率仅有30~40次/分,如伴有乏力、活动耐量减低等症状,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
(2)高于上述范围的窦性心律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同样为窦性心律,但是不一定是正常心律。窦速常为继发性,兴奋、发热、贫血、应激等等常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去除诱因是主要治疗手段。当然也有部分年轻女性,出现持续性心动过速,~次/分之间,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甚至超声提示心脏扩大,被诊断为不良窦速,其机制考虑和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形成折返有关。
(3)窦房结本身病变导致的节律异常还包括窦房传导阻滞、窦停、窦性心律不齐等,加上症状性窦缓及慢快综合征,统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些都是窦性心律,但在心电图的严格定义上说,均为异常心律。
要点小结
窦性心律指起源自窦房结的心律。
结合额面6轴系统及胸导联系统记忆:窦律时II导联P波正向且振幅最高,I导联P波多为正向,且振幅低于II导联,aVRP波一定负向。其他肢体导联可正可负。V1导联P波常为正负双向。V4~V6导联P波常为正向。
窦性心律只决定了冲动起源及在心房内传导的正常,并不能保证是正常心律,也有诸多窦性而异常心律的情况。
长按并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