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它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房颤发作时表现为心房有效的一致性收缩被心房的不规则乱颤所取代。房颤时心房激动快而不规则,每分钟~次,使心室充盈不足造成心输出量减少和心功能下降,故病人常有心悸、头晕或胸闷等症状。
房颤的危害
房颤时心脏排血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50%,尤其同时存在心室功能有损害时。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诱发心肌缺血。由于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容易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脱落后引起脑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梗塞的10%-15%;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没有房颤的5-7倍,当心脏有瓣膜病时(如风湿性心脏病),发生比例更高。
房颤病人每年发生脑部血栓栓塞的危险为5%左右,房颤导致的血栓占脑梗塞的10%-15%,房颤后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房颤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核心主要包括:结率控制+血栓预防,因此,患者应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主要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了解引起房颤的基础病因和诱发因素,并设法去处,如有的病人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不全所致,对这样的病人可能得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
2、如果心室率过快,应用药物控制心室率。
3、决定是否应恢复窦性心律,即弄清楚有无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并决定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理想方案(包括药物、射频消融或手术方案)。
4、血栓预防: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卒中(俗称“中风”),房颤患者的卒中率是普通人的5倍,而且卒中后长期严重致残的风险上升近50%。以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可达龙等抗心律失常治疗和使用华法林等抗凝治疗,结果并不理想。常常由于医生或患者过分担心抗凝过度导致出血等并发症,以及使用华法令时需要定期监测,而使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充分的抗凝治疗,因此,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全新的中风预防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