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秦朝时,江南的一个小村庄中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病的人全身皮肤长出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疙瘩,且奇痒难忍,直抓得鲜血淋淋、体无完肤才瘙痒暂缓。此病还有很强的传染性,没几天,村人就大多染病。村医束手无策,外地医生不敢前来,全村人只好任由病魔肆虐。
后来,有位术士说远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生长有治这种病的药。但岛上遍布毒蛇,草药又常被毒蛇压在身下,采之十分艰难。
终于,在一个老药农的指点下,几名壮丁挺身而出。他们在五月初五当天,带上雄黄酒登上蛇岛,边向毒蛇身上洒,边寻找草药。历尽千辛万苦,仅剩一人背回了两篓草药。村民用这种草的种籽煮水洗擦,仅三、五次病就好了。因为此药多在蛇身下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蛇床”,其籽即称“蛇床子”。
男女皆宜
蛇床子被历代医家视为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的要药。可广泛治疗诸如小儿癣、恶疮、皮肤湿疹、过敏性皮炎、头疮、妇女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等,多有显效。清代名医陈士铎在其《本草新编》中曾说蛇床子,功用颇奇,内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蛇床子尚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人体骨髄造血功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因而具有延缓衰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年益寿之效。
内服蛇床子,功用亦颇奇,它是一味有力的温肾助阳之品。宋代药学家雷敩曾说过:“此药令人阳气盛数,号曰鬼考也。”蛇床子补肾阳的说法,历代均有记载,自《神农本草经》始,称它能主“男子阴痿,久服轻身,好颜色”。《别录》亦载:“令妇人子脏热,男子阴强,久服令人有子。”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一名方“蛇床子散”,治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仁,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纳之,自然温。诸如《药性论》称“大益阳事”,《日华子本草》云“暖丈夫阳气,助女人阴气”,评述更多,均赞其功。明代李时珍的解释是:“蛇床乃右肾命门三焦气分之药,神农列之上品,不独补助男子,而又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说得十分中肯。
当代很多名医也常用本品,借以温肾阳,暖子宫,多用之于男子阳痿,性机能减退,女子宫寒不孕等症,常配合熟地、山萸肉、茯苓、菟丝子、潼蒺藜、肉桂、淫羊藿等,确有疗效。
蛇床子还具有降压扩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脏耗氧量等作用。因此临床用于抗心律失常作用时,应选择合适的剂量,特别是在静脉注射时。蛇床子还有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CaCl2诱发的大鼠室颤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能明显提高兔心室致颤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