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速、室早、室速等,由于后天病变、机制复杂,该类手术一般医院开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医院心内科12月23日独立完成了四例三维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包括两台心房颤动、两台室性早搏。市一院心内科是南通地区率先独立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术的专科,以后在南通就可以进行此类疾病的治疗。
?房颤模型及隔离线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可有5%发生率,近年来逐步年轻化。正常心跳一般是60-次/分,房颤时心跳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房的快速颤动除了引起心悸不适外,还可以导致心功能下降,最大的危害是中风。房颤病人引发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20%以上的缺血性中风归因于房颤,即每5个卒中患者中就有1人因房颤血栓脱落所致。很多人是出现了脑梗、心衰等并发症才就诊发现房颤,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房颤而言尤为重要。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明显心脏停跳或血流上涌的感觉,长期的频发室早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甚至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或猝死,部分高位起源的早搏虽危害不大,但可导致病人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58岁的薛阿姨室早多年,动态心电图检查三万余次。长期的早搏让她自认为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不敢体力活动,夜间常常失眠,医院周转治疗,也尝试了不少中药西药。这次来医院心内科住院,薛阿姨先坚持抗心律失常药物保守治疗,治疗一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早仍两万多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同意了导管消融。手术全程不需要麻醉,仅大腿根部打一个小针眼,一根导管进入心脏寻找到早搏部位,在热能的作用下顽固多年的病灶数十秒即消失殆尽。整个手术一个多小时完成,术后第二天即下地活动。当复查心电图后被告知室早不见了后,薛阿姨不禁感叹医学科技的神奇,她笑着说:“早知道效果这么好,又不痛苦,我早就做了,我以为心脏的手术要把心打开呢?”大家不禁哄堂大笑。
?大内科主任黄建飞(中)
?施林生副主任医师(中)
本次消融手术是在心内科电生理与起搏组学科带头人黄建飞主任医师指导下,由施林生副主任医师具体实施完成。施医师是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10年来一直从事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是江苏省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青年委员。施医师建议房颤患者,若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满意,发作频繁或持续,又不能很好接受抗凝治疗,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行微创导管射频消融。室早如发作频繁,使用药物无效,射频消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医院心内科主任卢辉和主任医师介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早等人群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房颤的隐匿性大、危害性高,很多病人中风后才发现房颤。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选择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导管消融可以达到根治目的。本次由黄建飞主任领衔的团队完成的房颤、室早的成功消融是我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科将为通城百姓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转发或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