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每日一药氨茶碱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本品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所致

药效学

为茶碱与二乙胺复盐,基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

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也能松弛肠道、胆道等多种平滑肌,对支气管粘膜的充血、水肿也有缓解作用。

②增加心排出量,扩张输出和输入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抑制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和氯离子。

③增加离体骨骼肌的收缩力;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情况下,改善肌收缩力。茶碱增加缺氧时通气功能不全被认为是因为它增加膈肌的收缩,而它在这一方面的作用超过呼吸中枢的作用结果。

药动学

口服本品、由直肠或胃肠道外给药均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氨茶碱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分布容积(Ⅴd)约为0.5L/kg。半衰期为3~9小时。在半小时内静注6mg/kg氨茶碱,其血药浓度可达10mg/L,它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率有个体间的差异。空腹状态下口服本品,在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本品的大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适应症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哮喘(心源性哮喘)。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0.1~0.2g,一日0.3~0.6g;极量:一次0.5g,一日1g。肌内注射,一次0.25~0.5g,应加用2%盐酸普鲁卡因。静脉注射,一次0.25~0.5g,一日0.5~1g,每25~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40ml,注射时间不得短于10分钟。静脉滴注,一次0.25~0.5g,一日0.5~1g,以5~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滴注。注射给药,极量一次0.5g,一日1g。直肠给药,一般在睡前或便后,一次0.25~0.5g,一日1~2次。

2.小儿常用量口服,一日按体重4~6mg/kg,分2~3次服。静脉注射,一次按体重2~4mg/kg,以5—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缓慢注射。

须知

(1)交叉过敏,对本品过敏者,可能对其他茶碱类药也过敏。

(2)可通过胎盘屏障,使新生儿血清茶碱浓度升高到危险程度,须加以监测。

(3)可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引起婴儿易激动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4)下列情况应慎用;

①酒精中毒;②心律失常;③严重心脏病;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肺源性心脏病;⑥肝脏疾患;⑦高血压;⑧甲状腺功能亢进;⑨严重低氧血症;⑩急性心肌损害;

急性心梗伴有血压显著下降者忌用。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则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大。

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室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者,用此药时应小心。

早产儿由于酶的缺乏致茶碱转化为咖啡因,则血中的咖啡因浓度升高,而咖啡因与茶碱有相互加强作用,从而产生中毒反应。

足月新生儿用茶碱后,脑血流速度减慢;

幼儿用药后由于利尿及呕吐,易发生兴奋及脱水。

老年人清除茶碱的功能减退,易发生中毒。

肝病、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或阻塞性肺疾患者,易发生中毒。

不良反应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胃部不适、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见头痛、烦躁、易激动。

(2)本品中毒时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增快、肌肉颤动或癫痫。由于胃肠道受刺激,可见血性呕吐物或柏油样便。

口服可有恶心,呕吐;肌肉注射局部红肿,疼痛;静脉滴注有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抽搐,惊厥.少数人可有失眠,目眩.剂量过大可引起惊厥,谵妄或谵语。

心血管系统:血中茶碱浓度升高可致有心血管不良反应,而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则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大。心动过速是中毒的常见症状,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室颤。有报告血清浓度超过35μg/ml,半数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室性心率失常。

呼吸系统:氨茶碱有时可使支气管痉挛加重。

神经系统:应用双盲交叉法一次服氨茶碱mg治疗部分可逆性气道梗阻12例,其中8例发生神经过敏、恶心、呕吐、头晕及心悸。一般的剂量也可发生严重中毒,那是因为茶碱降解不全,除了常见有颤抖、头昏、焦虑、激动、失眠、视力紊乱、癫痫发作外,还可出现抑郁、精神错乱及中毒性精神病。

消化系统:成人静注或肛门内给予氨茶碱,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胃肠道激惹现象。

过敏反应:有人强调氨茶碱所致的过敏反应是乙二胺所致,因为它是致敏物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有报告可发生延缓型过敏反应。

转自:百度百科

*氯雷他定

*马来酸氯苯那敏

*诺氟沙星

*倍他司汀

*胰岛素

*可待因

*甲硝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yfzs/11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