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CHC2015张澍教授老年心律失常的

现场直击:中国心脏大会(CHC)汇报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张澍教授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也相应增加。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在遵循一般治疗原则的同时,要注意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原则,这就是在中国心脏大会8月8日的心血管衰老与老年心血管病论坛上,张澍教授介绍的“老年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首先,张澍教授介绍了当前医疗界关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的现状。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也增加。例如,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老年人群中室早的发病率为84%。

接着,张澍教授介绍了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原则:

1、无器质性心脏病,无症状患者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有器质性心脏病:

1)不频发的,单形性的室早,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合并VT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新发冠脉事件风险增高,发生原发性VF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高

3、药物治疗一般原则:

1)纠正诱因:改善心功能,纠正缺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戒烟酒,避免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张澍教授重点介绍了室性早搏治疗的一般原则:

1、有基础心脏病者:治疗基础心脏病

2、无基础心脏病者:

1)VT﹥1万/天,定期复查UCG和Holter

2)VT﹤1万/天,症状加重时复查

3、药物:β受体阻滞剂(有效率10-15%),其他(考虑风险-收益比)

4、导管消融:频繁室早(﹥1万/天),症状明显,左室功能受损

5、药物治疗的原则:

1)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英卡尼,氟卡尼,莫雷西嗪可以减少室早,但是也会增加猝死率和全因性死亡率

2)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3)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索他洛尔,胺碘酮

此外,张澍教授也提到了老年患者的ICD治疗。

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同样能从ICD获益,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因年龄增加而增加,但是其生存率明显降低。因此,在ICD植入前,除了年龄因素以外,更需要考虑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其他因素。

除了室性心律失常,老年人群的房颤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脑卒中、出血风险也与年龄增长成正比。

张澍教授总结的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6大原则:

1、个体化评价抗凝治疗的风险-收益比

2、华法林初始剂量为低剂量(2mg-3mg)

3、适当降低抗凝强度(INR=2-2.5)

4、提高INR的监测质量,尤其是在开始抗凝的90天内

5、谨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6、加强患者管理

张澍教授最后总结说,老年患者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应该遵循两大原则:

1、老年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治疗均需遵循一般治疗原则

2、同时需要考虑年龄对于药物的影响,个体化评估风险-收益比

本文为医道整理报导,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