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8):-
作者:江立生何奔
单位:医院心内科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学科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除治疗药物和治疗理念的更新外,技术上更是日新月异。左心耳封堵术自年开始临床应用以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并被多个国际指南推荐作为抗凝治疗的有效替代用于房颤卒中的预防。然而这项新兴的前沿技术自从诞生之日起,始终不乏各种质疑之声。该项技术到底科学不科学?预防房颤卒中是否可行?这需要从房颤的危害、房颤抗凝治疗的局限性、左心耳封堵的理论依据、技术可行性和对卒中预防的价值等角度进行科学分析。
一房颤的危害中国是房颤大国,也是卒中大国,目前有房颤患者接近万例,卒中患者万例,其中缺血性卒中约万例。房颤除可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外,最大的危害是卒中。房颤引起卒中的比例高,且症状重,致残、致死率高,容易复发。根据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患者约有20%~30%发生卒中[1],据此估算中国万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约有万~万由房颤引起。可见房颤引起卒中的问题非常严重,需引起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