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临床干货一文读懂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5-7倍,而规范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大大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本文对心房颤动的定义、分类、抗凝治疗策略进行复习。房颤发生率在自然人群中约为0.4%,成年人群约为4%,有心脏扩大并且伴有心衰的病人中约为40%。房颤的发生明显和年龄相关,40岁以后房颤发生开始增加,65岁以后开始显著增加。老年人房颤发生率约7-14%。Framingham研究发现,年龄50-59,房颤发生率为1.5%,而年龄80-89岁发生率达到23.5%。

心房颤动的定义:

房颤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特点为心房活动不协调,继之心房功能恶化。在心电图(ECG)上,房颤表现为正常的P波被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振荡波或纤维颤动波所取代。如果房室(AV)传导正常,则伴有不规则的、频繁的快速心室反应。

心房颤动分类:

按照临床表现和对复律的反应分为:

阵发性(paroxysmal)房颤,反复发作,并能自行中止。持续性(persistent)房颤,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或者被复律中止永久性(permanent)房颤,持续存在的房颤,复律无效。

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

尚未有这两种房颤类型的准确定义,其在不同的指南和研究中各不相同。

年ESC房颤指南将瓣膜性房颤定义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狭窄为主)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房颤类型。

年AHA/ACC/HRS房颤指南对非瓣膜性房颤定义为,在不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机械或生物瓣膜置换术,以及二尖瓣成形术的情况下,而出现的房颤。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

上图,CHA2DS2VASC积分≥2分者需服用口服抗凝药物;CHA2DS2VASC积分为1分者,服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均可,但优先推荐口服抗凝药物;无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积分0分者,可服用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不抗栓治疗优先。

房颤病人考虑复律时应如何抗凝?

应积极处理引起房颤的原发疾病及其诱发因素,在考虑药物或电复律时,如房颤发生时间大于48小时,必须在复律前后各抗凝3周和4周,维持INR于2-3。电复律前后未抗凝者栓塞发生率为5.3%,接受抗凝降低至0.8%[一项研究显示]。

脑栓塞后什么时候开始服用口服抗凝药物?

中、小面积脑栓塞于发病24小时后CT证实无出血,开始抗凝;大面积脑梗塞则需推迟至发病后7天,CT排除延迟的继发出血后才开始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选择

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很多方面优于华法林,但也并非毫无禁忌。新型口服抗凝药禁用于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另外,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更适合使用华法林。

多长时间查一次INR?

用药前必须测定INR,用药3-4天和1周各测1次,1个月内一周1次,连续2次INR在正常范围后过渡到1个月1次。如INR低于或者高于治疗的目标范围,应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可密定的剂量,每次增加或减少的剂量为每天0.5-1mg。嘱咐病人,如遇到可以改变INR的情况,或者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并测定INR。

INR目标值

调整INR在2.0-3.0,既能保证抗栓效果,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出血危险。观察发现,INR小于2.0抗栓作用减弱,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增加;如INR小于1.5,则华法令几乎无效;多数情况下应该维持目标INR于2.5(2.0-3.0);如INR大于3.0,出血事件增加,大于5.0出血事件急剧增加.

新型口服抗凝药

自年,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逐步用于静脉血栓栓塞(VTE)治疗和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使用Xa抑制剂(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或阿哌沙班);高危出血使用阿哌沙班、依度沙班或达比加群mg。

利伐沙班剂量选择

急性DVT的初始治疗推荐剂量是前三周15mg每日两次,之后维持治疗及降低DVT复发和PE风险的剂量是20mg每日一次;1-21d(15mg-bid,Maximumdose30mg),>22d(20mg-qd,Maximumdose20mg)。

不同规格之间利伐沙班的区别

利伐沙班片有三种规格:10mg、15mg、20mg。

10mg规格的利伐沙班:胃肠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可在餐前或餐后服用。不管是空腹还是饱腹,利伐沙班几乎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为80%~%。

15mg和20mg规格的利伐沙班,食物可促进药物的吸收,需要与食物同服。与空腹服药相比,饱腹服药的生物利用度提高39%,峰浓度升高7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