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多数室早没有危险,精神紧张和劳累也可诱发

室性早搏(室早)在临床经常见,24或48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达40%~75%,在75岁以上人群中,69%的人可见室早。

近期,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指出,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吸烟、饮酒、喝咖啡等,可诱发室早。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少数症状明显;多数人日间交感神经兴奋时多见。

共识指出,对于频发室早患者(24小时>个),应请心血管病医生进一步评估,以排除任何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室早负荷>20%者,需强化随访。

如果发现有心脏病,应治疗原发病。

对于未发现有心脏异常情况者,需要反复解释并告知室早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果症状仍不缓解者可给予适当治疗。

对于健康教育后症状仍然不能有效控制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但疗效有限。

对于未发现有心脏异常情况的室早者患者,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风险-获益比尚不清楚,治疗前应进行谨慎地评估。

对于频发室早,已经使心脏发生了心肌病变者,可推荐导管消融。

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早患者,可以推荐导管消融治疗,但具体室早负荷多少为导管消融的最强适应证尚无定论,实践中大多以室早24h>次为筛选标准。

室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脏离子通道病;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非流出道起源室早;室早QRS波时限过宽;室早24h>次;复杂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插入性室早;多种室早形态;运动时室早增多。

来源: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升级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34(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