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从新 张澍 黄德嘉等代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专家工作委员会(按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黄从新黄德嘉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苏晞唐其柱王祖禄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张澍郑哲
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年JAmCollCardiol发表了《AHA/ACC/HRSGuideline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和专家们的新认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们在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亦有新发现、新体会、新认识。为荟萃新的学术信息形成共识,以丰富、更新《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CSPE、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予以修订,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参考。
一
心房颤动的分类及机制
1.房颤的分类
2.房颤的机制
(1)电生理机制
(2)病理生理学机制
3.房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二
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及预后
1.房颤的病理生理变化
2.房颤与栓塞
3.房颤与心衰
4.房颤的其他后果
三
心房颤动的临床评估
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2.实验室检查:
3.影像学检查
4.心电学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心电事件记录仪等
(3)心脏电生理检查
(4)运动试验
5.其他检查
6.临床诊断与评价
四
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
(1)血栓栓塞危险评估(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
(2)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
2.抗栓药物选择
(1)抗血小板药物
(2)口服抗凝药物
①华法林
②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③选择抗凝药物应考虑的事项
④无症状性房颤和脑卒中
3.抗栓治疗的中断和桥接
4.非药物抗栓治疗
(1)经皮左心耳封堵
(2)外科封闭/切除左心耳
五
控制心室率
1.控制心室率的优缺点及目标
2.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4)其他口服控制心室率药物
3.房室结消融+植入永久起搏器
六
节律控制
1.节律控制的优缺点
2.电复律和药物复律
(1)复律时的抗栓治疗
(2)电复律
(3)药物复律
3.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1)维持窦律的药物
(2)何时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4.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
(1)导管消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房颤导管消融术式及策略
①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SPVI)
②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
③线性消融
④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消融
⑤神经节丛(GP)消融
⑥转子(rotor)消融
⑦复合术式消融
(3)房颤导管消融的终点
①关于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
②以房颤消融终止为终点
③关于诱发试验
(4)非射频能量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①冷冻球囊
②其他
(5)围术期管理
(6)随访及复发病例处理
①消融术后随访及监测
②成功及复发的判定标准
③复发病例处理
④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药物治疗
⑤自主神经活性改变
⑥术后≥2个月抗凝方案
(7)并发症及处理
5.起搏器植入预防心房颤动
(1)起搏预防和治疗房颤的可能机制
(2)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评价
(3)稳定心室率的起搏方式
(4)右心室起搏对房颤的影响
6.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对房颤评估价值
7.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
(1)迷宫Ⅲ手术
(2)迷宫Ⅳ手术
(3)微创外科房颤手术
七
特殊类型的心房颤动
1.运动员
2.老年人
3.肥厚型心肌病
4.急性冠脉综合征
5.甲状腺功能亢进
6.急性非心源性疾病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预激综合征
9.心力衰竭
10.家族性(遗传性)房颤
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2.心脏外科围术期房颤
(1)心脏手术后房颤的预防
(2)术后房颤的节律控制
(3)术后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4)术后房颤的抗凝治疗
八
急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急诊处理及治疗
1.急性房颤发作的定义
2.急性房颤发作的处理流程
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急性房颤发作
4.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房颤发作
(1)急性房颤发作的抗凝治疗
(2)急性房颤发作的心室率控制
(3)急性房颤发作的房颤复律
全文已刊登在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5):-,点击下面的蓝字“阅读全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