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患者活动能力降低,轻则劳动能力下降,重则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在发达国家成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约1%~2%,70岁以上老年人则高达10%以上,55岁以上男性一生有33%的风险发生心力衰竭,女性风险亦高达28%。与其他人群相比,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更加常见,而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相关。在心功能轻度受损患者中,房颤发生率为4%,而重度心衰患者中,房颤发生率高达40%。心衰患者对心房和心室同步更加依赖,心房主动收缩可影响心室输出量的15%~30%,一旦发生心房颤动,心房和心室不能同步收缩,心衰迅速加重;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快,心律绝对不齐,心脏充盈时间缩短,心脏舒张功能严重受损,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房颤时心房肌激动频率高达bpm~bpm,房颤病程越长颤动频率越快,如此快的心房肌激动频率不能产生有效收缩,导致心房血流减慢、瘀滞,尤其以左心耳更为明显,血栓栓塞风险大大增加,左心耳血栓脱落可导致卒中、肢体及肠坏死,病情迅速恶化。在临床中如何管理心衰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始终是困扰医生的一大难题!随着心衰机制研究的深入,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衰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等的广泛应用,心衰预后已经得到很大改观,使得心衰患者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性愈发提高。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衰合并心房颤动中,传统恢复窦性心律的策略(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电复律)并不优于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一度使得医生及患者陷入悲观。但随着导管消融工具及策略的迅速更新,年发表的CAMERA-MRI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给心衰合并房颤治疗带来了曙光。原发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导管消融与药物控制心律相比,可以显著改善心室功能,特别是在心肌磁共振检查无心肌纤维化的患者更为明显。随后的CASTLE-AF试验,进一步肯定了导管消融可降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衰恶化住院率。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在规范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今年4月,心脏中心二病房收治1例50岁男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其左心室明显扩大(LVEDD62mm),左心室射血分数只有27%(正常≥55%),左心房前后径53mm,患者夜间不能平卧休息。经主管医生康伊采用药物精心治疗后病情稳定,4月23日,在心内科商丽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人电生理组刘建国、谭明、张艺民大夫顺利为其实施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术中消融图示),术后患者心功能得到迅速改善。7月20日,患者来院复诊,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LVEDD52mm),LVEF60%,左房前后径降至43mm,患者运动能力亦恢复正常。导管消融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给临床医生治疗此类棘手疾病增添了新的工具,亦必将惠及更多患者!
作者:心脏中心二病房刘建国
摄影:心脏中心二病房提供
医院(医院)的最新消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2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