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知识汇聚心脏停搏123

来源:医脉通

什么是心脏停搏?

心脏停搏指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且不完整的“收缩”情况,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每分钟20~30次以下。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心脏停搏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停搏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室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约占全部冠心病的20%,死亡率高。

心脏停搏心电图及表现

心脏停搏是由于心脏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使心房或整个心脏停止活动,心电图表现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无P波及QRS波,其长间期与正常窦性的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期后可见交界区或室性逸搏性心律。导致心脏停搏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室颤,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约占全部冠心病的20%,死亡率高。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依次为:

①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②意识突然丧失、四肢抽搐,心脏骤停5~10秒,患者产生晕厥,停搏15~20秒,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患者即昏迷。

③呼吸断续,叹息样,随后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秒。

④心脏停搏患者出现昏迷,发生在心脏停搏后30秒。

⑤心脏停搏患者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1~2分钟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临床上心脏停搏分为哪几个类型?

临床上根据心脏停搏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脏停搏分为三型:

(1)心室颤动: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碎死中占90%。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认,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心室扑动也是死亡心电图的表现,单纯心室扑动少见,且很快转变为心室颤动或两者同时存在。心室扑动心电图表现为振幅相同、快慢规则、顶端及下端均成钝圆形,无法区别QRS与ST一T波。

(2)心电一机械分离:常使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这种表现是机械停搏而非心电静止,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

(3)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常发生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颈静脉按摩或行直流点击后,也可发生于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和严重逸搏后。在心脏骤停的三种类型中,心室颤动最为多见,其他两种少见。

怎么根据病人表现来判断心脏停搏?

1.首先判别病人是否已神志不清,可高声喊其名字,如无反应,说明病人已无意识。

2.抢救者一手放在病人前额上,使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另一手触摸颈动脉搏动,即抢救者立于病人左侧,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气管正中部位;若是男性可先摸其喉结,然后向旁移动2~3厘米(约2指),在气管旁表面轻触即可感到颈动脉搏动。如果动脉搏动消失,说明心跳已停止。触摸颈动脉时,应注意用力不能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血液供应。触摸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以免耽误抢救时间。

3.心跳停止后病人神志不清,可有短暂的抽搐,随即四肢软瘫,但呼吸不一定立即停止,可有数次奋力呼吸(俗称“倒气”)。因此,神志不清,只要摸不到颈动脉搏动,就可判定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呼喊其他人来急救,或请人拨急救电话“”,同时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依次为:

①心音消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出。

②意识突然丧失、四肢抽搐,心脏骤停5~10秒,患者产生晕厥,停搏15~20秒,突发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患者即昏迷。

③呼吸断续,叹息样,随后停止,多在停搏后20~30秒。

④心脏停搏患者出现昏迷,发生在心脏停搏后30秒。

⑤心脏停搏患者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1~2分钟后瞳孔固定,随之各种深浅反射消失。

心脏停搏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室静止与心脏停搏(或称全心停搏)需鉴别,有下列不同:

心室静止发生在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基础上,而心脏停搏是发生在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临终期、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跳骤停、心室静止等。

2.心室静止在心电图上有房性P波(P波、P′波、F波或f波)而无房室交接区和室性QRS波,心脏停搏心电图上为持续2.7s以上的等电线(一条直线)。

3.心室静止有心房收缩而无心室收缩,心脏停搏则心房、心室均无收缩。但心室静止与心脏停搏两者的共同点是心室均无电活动(无任何QRS波),也无心室机械性的收缩,均导致血液循环的终止,因此将两者相提并论。它们是停搏中最严重的两种,有人主张将两者统称为心脏停搏。

4.心电检查是心脏停搏最为重要的检查,不仅能帮助鉴别诊断,还能判断病因。

心脏停搏的急救

心脏停搏应如何急救?

对心脏停搏患者的急救可分两步走。拨打急救电话后应对患者实施连续、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不再强求施救者与被救者有口对口的“亲密接触”。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目击者可通过快速和有力地按压患者胸部中心对其实施急救,并尽可能地减少每次按压间停顿时间。关于心肺复苏的指南中对胸外按压是,不能够或不愿意实施口对口吹气的救助者对患者采取只需胸外按压的急救方法。

心脏停搏的成年患者采取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方法,其效果至少与传统心肺复苏相似。单纯胸外按压的复苏方法,强调了快速、有力、连续的胸外按压对恢复体内循环的意义,也简化了实施急救的步骤。此外,研究显示,单纯胸外按压可以使医院外尽快得到复苏,缩短了等待抢救的时间,这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都有重要意义。

心脏停搏的抢救原则是什么?

心脏停搏的抢救基本原则是:争分夺秒,坚持不懈。心脏停搏发生后的严重后果是以秒来计算的:心脏停搏3秒后患者感头晕;发生后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10-20秒发生晕厥;30秒“阿一斯综合征”发作;40秒左右出现抽搐;30一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自主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4一6分钟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一10分钟后脑组织基本死亡。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脏停搏后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CPR)则成功率高于90%;心脏停搏后4分钟内实施CPR则成功率为50%一60%;心脏停搏后6分钟内实施CPR则成功率约为40%;心脏停搏后8分钟内实施cPR则成功率约为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早开始心肺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称心肺复苏早期的8分钟是“黄金8分钟”。

谨慎区分心脏停搏类型,采取不同救治措施

我们要谨慎区分心脏停搏类型,采取不同救治措施。心脏停搏包含两种病理生理截然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原发性心脏停搏,其动脉血在心脏停搏时含氧量往往是充足的,另一种是继发于呼吸衰竭的心脏停搏,初期时心输出量正常,但由于没有通气而导致低氧血症、低血压及继发性心脏停搏。

对这两种不同的心脏停搏应采取不同的复苏措施,前者只需做胸部按压,而后者则应进行传统CPR(胸部按压加通气)。呼吸骤停常由于食物噎塞、淹溺、药物或酒精过量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引起。

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脏停搏亦有所不同,医院内VF-CA患者可在电活动期得到诊断和除颤。此外,医院内心脏停搏的CPR国家注册资料表明,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为非心源性,对这些患者,通气和胸部按压均十分重要。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点击右上角分享会让更多人受惠。转载请保留作者名。我们为心脏健康管理搭建最高效的系统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介绍最新进展,跟踪政策动向。敬请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治疗白癜风出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zlff/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