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公开课中讲解心动过缓、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一些心律失常状况及其治疗方法的一节,分享给你。根据翻译字幕整理了部分演讲的文字内容如下:
今天我要讲一讲治疗心律失常有哪些现存的和新的技术和方法。我会跟大家讲病人求诊的几种情况。这些可能会与你和你的家人所经历的症状相同或相似,但很显然,每个人的病状都不同。而这些也是为了向大家说明我们会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诊断不同的病人。让我们就从最常见的情况说起。
心动过缓与心脏起搏器
这是一位68岁的老先生,他经常晕眩、头昏,甚至无先兆昏迷。无数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昏迷,作为专业医生我们在诊断时确实需要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考虑在内。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脑供血不足。我一向认为心脏是最重要的器官,但我的同事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大脑才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确实,大脑控制着身体各个部分。所以脑供血不足会引起许多症状,其中之一就是昏迷。虽然我把脑供血不足放在首位,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病因。
让我们了解一下血液是如何进入大脑的。这里我就要再次提到心脏了。因为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大脑,如果心脏没有好好工作,人就会感到不适和出现各种症状。心脏供血功能弱,会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率偏低。如果心脏跳动次数过低,脑部供血量也会偏少,因此有的病人会失去意识。
我们有一种心脏起搏器,每年都有十万以上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从某种程度来说,心脏起搏器是一个奇迹。从我这的图表可以看出心脏起搏器的外形和植入方法。这些像电线一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连接线,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时候,把连接线接入锁骨间的血管,然后和相应的心房连接,这样心脏起搏器就能从心脏获取信息,并且判断心率情况。如果心率偏低,起搏器就进入工作状态,增加几次心跳。通过一个微小的电流脉冲,起搏器就能刺激心脏,使其增加一次心脏跳动,这样以来就能避免心率降低,从而满足人体对心率的需求。
但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这个功能虽然不错,但我在做体育锻炼的时候,心率会时快时慢,这时心脏起搏器看起来就没那么好用了。它怎么能知道心率什么时候要快,什么时候要慢,毕竟它不是身体器官的一部分,无法自然地进行自动调节。为此医疗器械行业开发了很多传感器类的电子元件。这些元件装入心脏起搏器内,感知各种微小的变化,从而帮助起搏器判断病人的活动状态。所以如果你的活动水平比平时要高,起搏器会帮助心率更快的提高,如果你开始停下来休息,心率就会降低,变回正常速度。正如我说过的,起搏器的功能,不仅在于干涉晕眩和昏迷,而且还要满足病人新陈代谢的需求。
昏厥症状也可能是心率过快导致的病人供血不足,因为如果心率快过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这时人体尚未能足够快速地将血液输入正确的心房内,血液输出量则相应地下降了。其原因又可能是心房心室的律动问题。在查病因的时候,医生会让你做彻底的检查。比如标准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有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让你做运动压力测试,比如可能是骑自行车的测试,也有可能是常规的平板测试,你要步行一段时间,期间你的身体机能处于被监测状态。监测心率变化的方法有很多种,一种瞬时监测仪能捕捉症状产生时的瞬时信息,有的能够24小时不断监测。有的甚至能植入体内达12~14个月之久,有症状发生时能够被仪器捕捉到。
心功能下降导致活动受限
这是一位68的老年女性,八年前她经历了一次心脏病发作,而近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的病情开始恶化,行动受到限制,活动量明显减少,即使跑很短一段距离也会气短。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心脏机能的原因。这时候医生需要判断她的心功能情况如何?心脏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整体怎样?从而判断心脏是否是活动受限的一个因素。其实在这个病例中,能够找到心脏功能缺损的明显证据。血液从心脏的一侧心室流向另一侧,需要花一定时间,但有时候却需要很长时间,只需要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就可以发现问题。一个心脏有不同的心房、心室,血液在这些不同部分间流动,实际上可能会有一些延迟,如何解决延迟问题,我们有一个办法,刺激心脏的两侧。
如果心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把血液从一侧输送到另一侧,那么心脏功能就不是很好,一侧心室先把血液压出来,另一侧紧接着,两个像完美的舞步,但有可能心脏肌肉的收缩,并不能满足你的需求。
所以简单的办法是,在心脏两侧同时加以外力作用并且让它们几乎同时跳动,就可以提高心脏效率。这有点像调车,调准之后效率更高一点。这并不是换掉心脏,而是让其在运作时更有效率一点。医生们发现这个办法能够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并且减轻气短的症状。
什么样类型的病人能够从其中获益呢?因心脏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有严重心脏功能缺陷的病人;病人心脏肥大,心脏逐渐扩张,导致血液输送时间变长,甚至机能障碍限界,从而心脏无法完成预计的功能,这两类病人是可供医生选择的。
猝死与ICD、AED
我的专业领域中最大的难题,也是这个国家面临的严峻的健康问题就是猝死。指人突然间发生死亡,或者突然发生具有生命危险的心率病症。事实上猝死正发生在全国每个角落。
我们已经试图解决猝死问题,有一种方法就是提供安全毯,还有一种比较常规的仪器叫做“植入式除颤器”(ICD),类似于心脏起搏器,它就像待命的救援队一样,在病人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平时则监测病人的状态,保证正常运作。它适用于心脏病发作过的病人、心功能减弱到一定程度的病人。了解心功能需要知道病人的心脏射血分数。射血分数是一个常规的指数,就像血压一样。从超声心动图看,看心脏输出功能如何,如果射血分数比较低,人产生症状就会有更高的风险。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可能需要植入ICD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心脏骤停、持续性室速;有猝死家族史、不明原因晕厥、非持续性室速、心肌极度肥厚(最大室壁厚度≥30mm)、运动后血压下降、磁共振钆延迟显像发现心肌延迟增强、携带猝死高危基因突变等。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这是另一种方法在出现猝死症状时能够得到复苏术救援并且活下来。如果你经常旅行的话会发现在美国的主要机场、每条航线,都有AED。希望大家去自己的社区问一问,我们有没有AED?在哪?该如何使用?你所在的社区、市政中心、大型体育馆、大型集会场所等很多人聚集的地方都有必要备有AED。
室上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位40岁的女病人,她心跳很快,每分钟次,经常去急诊,甚至要一些特殊静脉注射药物。她的症状属于心率不齐,我们管它叫室上性心动过速。我在这里画了一个小圈、一个路径,大体是一个环形的路径,我叫它“跑道”输血管,就像一辆车在环形跑道上跑。要阻挡这个环形就需要一些药物或者用特殊的导管技术,找到心脏上的“环形跑道”部分,将可塑材料植入静脉或动脉,封住导致环形循环的区域,这样血液就不会再次流入了。
房颤
还有一种问题是心率异常的问题。心率异常比较常见,就像是这儿跳一下,那儿跳一下,总得来说没什么危险,但有些人心率异常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时不时就出现症状,所以我们就得通过心率监测仪器寻找发生症状时的心率,因为有可能是心房纤维性颤动引起的。
房颤产生的原因是有一部分肿胀的组织在上面的心房里,引起了心律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风险就越大,这个问题尤其需要担心。为什么它会引起中风呢?可以这样说,由于电流信号四处膨胀,心肌收缩并不像平时那样协调。我们都知道在此条件下,如果心肌收缩无力,那么心房的血管会有凝块。我想在这打个比方,假设你屋后有个池塘,水流并不顺畅,在有些地方水流停滞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心肌收缩力,就会无法使血液流动,因此凝块区域就出现了。那些凝块如果进入大脑,就会引起中风。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出现心率上升过快的情况,可以用医学的手段来降低它。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病人需要使用电动起搏器,把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另一些更稀有的状况是病人需要借助一些其它的电动设备,它是以导管为基础的技术,我们将会探讨如何击溃那些血管里的小阻隔。在未来可能会有机器人来控制这些设备,从而使用新方法的特殊导管用于治疗疾病,基本上只是通过控制静脉或者动脉。现在有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对待病人的日常选择,有一件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事情是,我们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领域的同事们就心律失常及许多其他心脏问题进行合作,设立了一个名为“生物设计”的计划,这样可以在这些领域培养未来的科学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