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Day
心功能不全
心脏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舒缩活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器官,以满足细胞的代谢需要。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心脏的功能不再正常如初,临床上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静脉淤血等综合征。随着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据国外的调查资料显示,人群中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约为1.5%-2.0%,全球的患者超过万,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6%~10%受到心功能不全的困扰。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数据显示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功能不全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年以心功能不全及脑卒中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病将成为全球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已成为关系人口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说到病因,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说一下病因和诱因的区别。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的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致病因素。而诱因是指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关于病因,有心梗、心肌缺血、心肌炎、高血压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引起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也发生了改变。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是引起心功能不全的第一位病因,占50%~70%。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风湿性瓣膜病是引起心功能不全的第一位原因,而目前冠心病和高血压已成为引起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
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感染
引起心功能不全较常见的诱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除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物可以直接损伤心肌外,感染引起的发热可导致神经兴奋,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量。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快速心室律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等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心率增快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妊娠期
妊娠特别是分娩时疼痛精神紧张,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除增加心率外,还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荷。
输液过快
输液如果过快,我们会觉得心里不舒服,那是因为输液过快会使血管里血液水分增多,血容量增大,这时血液经过心脏时对心脏产生的压力会增大,从而会觉得不舒服,表现胸口烦闷的症状,据调查,输液过快是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老年患者及原有心功能损伤者应特别注意。
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心功能不全时,各组织器官的灌注压降低和阻力血管收缩的程度不一导致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
1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2骨骼肌血流量减少,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易疲乏,运动耐受力降低。
3脑血流量减少,随着心排血量的进步减少,脑血流量也可以减少。脑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和烦躁不安等表现。
4皮肤血流量减少,心功能不全时,皮肤血流量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如果合并缺氧,可出现发绀。
下面我主要为大家介绍由于心衰导致的肺淤血肺水肿。他们共同的表现是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
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其机制是:①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减少,肺循环淤血加重;③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室不能相应地提高心排血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亦是左心衰竭早期的典型表现。患者夜间人睡后(多在入睡1~2小时后)因突感气闷、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可伴有咳嗽或泡沫样痰,发作较轻者在坐起后有所缓解,经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严重者可持续发作,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发展为急性肺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①患者人睡后由端坐位改为平卧位,下半身静脉回流增多,水肿液吸收入血液循环也增多,加重肺淤血;②人睡后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小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③熟睡后中枢对传人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程度较为严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方能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而惊醒。
端坐呼吸
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其机制是:①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②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通气改善;③端坐位可减少下肢水肿液的吸收,使血容量隆低,减轻肺淤血。端坐呼吸是左心衰竭造成严重肺淤血的表现。
心功能不全的防治
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入血,会损害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避免高钠饮食,高钠饮食会引起一些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患者应当尽早治疗自己所患的心血管疾病,以防止发展为心衰。
心衰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谨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