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医学上把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电疾病: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类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长QT间期综合症、Brugala综合症、短QT间期综合症、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心室颤动,可能还包括遗传性心脏传导阻滞、不可预测的夜间猝死综合征等;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指心肌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英文缩写名:ARVC)、扩张型心肌病(英文缩写名:DCM)、肥厚型心肌病(英文缩写名:HCM)。医学研究表明,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已明确的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
(1)长QT间期综合征(英文缩写名: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迄今为止,已发现13个致病基因。以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形态异常和“危险性”心律失常为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明显的QT间期延长和反复发作晕厥或猝死。
长QT间期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①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通常与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和应用某些药物有关;②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有两种形式,即“罗—瓦综合征”和“贾—兰综合征”。
(2)Brugada综合征(英文缩写名:BRS):患者心电图上均显示恒定不变的短QT间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迄今为止,以发现8个致病基因。患者表现为:①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②心电图表现右胸骨导联ST段抬高,伴或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③可因心室颤动导致反复晕厥和心脏性猝死。
(3)短QT间期综合征(英文缩写名:SQTS):是指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迄今为止,已发现3个致病基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心电图Q-T间期异常缩短;②心脏结构正常;③可发生阵发性心室颤动;④眩晕、心悸及晕厥,可因心室颤动导致反复晕厥和心脏性猝死。
(4)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英文缩写名:CPVT):脂运动或儿茶酚胺在3个以上连续心搏可引起两种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形态,同时无电解质紊乱、药物或器质性心脏病等可导致多形性室速/室颤的因素存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迄今为止,已发现2个致病基因。患者表现为:①剧烈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②心电图Q-T间期正常;③好发在儿童和年轻人中。
(5)特发性心室颤动(英文缩写名:IVF):无心脏方面及非心脏方面的原因,发生心室颤动引起心脏性猝死,占总猝死病例的6%~12%,但小于40岁的年轻人百分比会更高。
值得注意的事,通常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发现上述“离子通道疾病”相关的心律失常,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一旦确诊,应由心血管专科医生采取针对性应急处理。我国报道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射频消融术,用于防治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初显成效。
白癜风遮盖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